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建交三十年的回憶與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8-12-19 11:58:09  


 
  究其原因,雙方既有理念不同與利益衝突,也有對彼此的歷史文化背景、決策意圖和利益考量缺乏了解,從而做出錯誤判斷與對策。美國起初誤以為鄧的改革開放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又幻想中國可能變天。中國保守勢力則重彈“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老調,力圖將中國發展的根本方針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以反對和平演變為中心”。白宮批准李登輝訪美的真正動機其實并不象北京所想那麼嚴重,但北京卻深為懷疑美國政策要從“一個中國”向“兩個中國”轉變。 

  如果當時北京做出錯誤判斷不惜一切代價與美對抗,則中美關系不但難以挽回,而且必然倒退。中國改革開放也必然受到很大阻礙。
            鄧小平關鍵時刻定乾坤 

  幸而中南海有高人妥善決策扭轉旋坤。這個高人就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鄧小平。當中國處於危難情況和高層派系壓力之下,他能够力排衆議,獨辟蹊徑,從戰略高度作出“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方針決策。這不但定下了原則立場,也使外交執行部門能够在對美外交中思想明確地進行實際操作。 

  鄧的外交方針不是讓而是鬥,但鬥的目的是為了中美兩國恢複和解合作,而不是對抗分裂。面對里根揚言要與台灣恢複官方關系,鄧即通過南斯拉夫訪華高級人士向美傳話:如果那樣,中美關系必然後退,連現狀也保不住。美方在軍售問題談判中對北京施加壓力,鄧就以“立足於破,爭取不破”的決策相對,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邊緣政策”,不惜以“零和”來求互利“雙贏”。歷史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三十年後回頭來看,究竟中美建交對兩國與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有多大?現在很多說法著眼於具體問題較多。其實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最為重要的影響,一是使蘇聯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地位,整個世界戰略格局發生根本變化,最後導致蘇聯解體與冷戰結束;二是中美關系從對抗向合作轉化,為中國提供了最重要最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北綫威脅解除,又與中美友好合作,為中國帶來了戰略上的極大紅利,可以放手進行改革開放,大量吸收外來資金技術發展經濟,不斷積聚中國的物力財力。 

  如果說在美蘇冷戰對抗時代中國只是大國博弈中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二級玩家,那麼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與高速經濟增長,財力、軍力與國力大大提升的中國已經取代蘇聯,從當年的“四兩”變為今天大國博弈中的“千斤”了。 

  但即使如此,中國并不追求扮演當年的蘇聯角色對美進逼,而力求在新的形勢下以“利益攸關者”的身份來保持與發展中美關系。在金融風暴席卷整個世界,美國金元帝國風雨飄搖的時候,北京并未落井下石,而表示願與美方共同努力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 

  中美關系的內涵、領域和任務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雙邊關系已經遠遠超越兩國範圍,成為影響世界安危、穩定世界局勢最重要的國際因素。現在中美雙方利益交織,彼此成為相互依存的“利益攸關者”。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戰略對話與危機處理機制,有助於中美關系平穩發展,互相分擔穩定世局的重要任務。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中美關系,將會為世界和平、國際發展做出更為重要的貢獻。 

  (來源:聯合新聞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