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09,中國經濟戰略轉型關鍵之年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0:34:19  


中國經濟既要保增長,更要戰略轉型。
  中評社北京1月8日訊/《上海證券報》今天刊載章玉貴文章“中國經濟戰略轉型關鍵之年”指出,2009年既是中國經濟迎來下一個增長周期的過渡之年,也是中國經濟真正開始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既要保增長,更要戰略轉型,即從資本與外需驅動的成本推動階段向技術與消費驅動的內生性規模報酬遞增階段轉變。全文如下:

  中國經濟既要保增長,更要戰略轉型,從資本與外需驅動的成本推動階段向技術與消費驅動的內生性增長階段轉變。為此,政府應該進一步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在善待農民的同時,穩定廣大居民的財產性收入預期,以建設性的舉措提振市場信心,真正藏富於民。
 
  在全球經濟集體跳水的背景下,2008年中國經濟能够保持相對穩定實屬不易。而就政府在危機面前的表現來說,相較歐美部分國家政府的捉襟見肘,已有相當調控經驗的中國政府應對危機的鎮定以及保增長的措施與決心無疑值得肯定。

   只是應當承認,像中國這樣一個GDP已接近4萬億美元的巨型經濟體,如果不能建立起能使經濟保持持續活力的增長機制,僅僅依靠見招拆招式的調控,至多只能解決表面問題。過去30年間,中國憑借“全民補貼生產”的增長模式取得了超高速增長,但宏觀經濟風險卻在不斷累積,經濟內外失衡。

  一方面,人為壓低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格儘管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也將大量的國外資本吸引到了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得以迅速提高,但投資衝動與出口的過度增長現象相當嚴重,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以及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這種效率低下,“殺雞取卵”的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惡化了資源供給條件,破壞了本已十分脆弱的環境承載能力,使得不少地方經濟陷入收益小於成本的惡性循環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