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對抗失業潮 莫以壓失業率為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09-01-31 09:08:44  


臺灣失業潮可能會出現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訊/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登出呂紹煒的文章:“對抗失業海嘯”。文章表示,春節前,馬英九親自召開了“失業因應小組”,這種應變是對的,因為由歷史資料看,“今年我們就要對抗歷年最嚴重的失業海嘯了。”文章内容如下: 

  經濟循環大致有一定的脈絡。臺灣內外歷次金融風暴後,必然接著是景氣下滑,企業倒閉,最後是嚴重的失業潮。民國七○年代的石油危機,加上臺灣內部十信與亞信的金融風暴,讓台灣景氣盪到谷底,失業率從七○年的一.三六%上揚到七四年的二.九一%。 

  景氣恢復後,失業率下到一%多,但八六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八七年的本土金融風暴,失業率再度飆到二%以上。八九年的全球網路泡沫化,加上臺灣内部政治衝擊,讓民國九十年的失業率一口氣飆到四.五七,九一年到五.一七的高峰。一直到九五、九六年才回降到三.九一。去年則又開始走高到四.一四。 

  引述歷史數字,要說明的就是:失業潮才開始。看看過去,每次大型金融風暴與不景氣之後,失業率上升幅度都接近一倍,更可怕的是:現在即使景氣復甦,都屬“失業型復甦”─失業率未能相應景氣上揚而立即下降,要經過相當長時間後才會緩慢下降。 

  現在金融風暴已經較平息,但景氣衰退才在開始階段;失業方面,用去年的月資料看,由低點的三.六一%到最新的五.○三%,增幅近四成,顯然還未到高點。雖然這波景氣循環,失業率的基期相對較高,未必會到“倍數”的增加才停止,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這波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金融風暴與不景氣,失業率不可能只增加四成就過了。 

  失業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責無旁貸,須有因應政策與措施,例如擴大內需、增加公共工程與採購、擴大與加強社會安全網、以正面誘因鼓勵企業不裁員(不是行政干預的禁止哦!)等等。不過有一件事卻萬萬不可:援救“僵屍企業”。這種投入往往是以數百甚至上千億元計,證諸過去歷史,最後都付諸東流,還不如拿來補強社會安全網。 

  面對今年的失業潮海嘯,政府要做事,但也不要只以壓制失業率數字為政策目標,因為如此必然會有不少資源錯置的政策出現。 

  做正確的政策與事,失業率還是會飆高,但未來會恢復得比較快,經濟體質會比較好;做錯誤的政策,暫時粉飾太平,卻讓經濟得到慢性病,復甦時間會更遙遠而困難。雖然社會必然有壓力,政府必將擺盪在長期與短期利益間,但仍希望政府在失業海嘯中少做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