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農村進入超高老齡化 青年外出不願歸

http://www.CRNTT.com   2009-02-14 10:26:44  


農村地區由于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早已提前進入“超高老齡化”社會。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訊/《南風窗》雜志2009年004期“中國農村進入超高老齡化:青年外出不願歸鄉”,文章說,農村地區由于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早已提前進入了“超高老齡化”社會,而且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更差,越窮的地方,外出打工的人越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景况越凄凉。全文如下:

  冬日的上午,行進在河南省陝縣“村村通”的公路上,路面坑窪,汽車顛簸。但見路邊的村莊空巷荒凉,人烟蕭瑟,令人咂摸出杜甫詩篇中鄉村雕敝的况味。

  30年來的中國市場經濟大潮沖刷到農村的每一個角落,淘空了這裏的人氣。傳統農民對土地眷戀的目光,被城市五光十色的賺錢機會吸引而去。往昔的“田園牧歌”變成了“田園沒歌”,“戴月荷鋤歸”變成了“戴月盼兒歸”。

  河南靈寶市大王鎮的重王村,經濟實力在本鎮屬中游。全村1.96萬人,外出打工者占1/3。男的大多去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搞建築,20歲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區工廠打工,中年婦女去新疆摘棉花。今年春節前,受金融危機影響,外出打工者回來了100多人,大多是工廠停工,或廠裏提前放年假。他們春節後就又都出去了,沒有一個人打算留在家鄉創業。重王村的支書張玉華說:“以後土地可以流轉了,農田耕作都是集約化、機械化,在家種地的人就更少了。”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作爲中國的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早在1998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農村地區由于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早已提前進入了“超高老齡化”社會,而且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更差。越窮的地方,外出打工的人越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景况越凄凉。

  有鄉不願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