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營造書香中國 事關民族之興

http://www.CRNTT.com   2009-04-22 11:19:07  


營造書香社會,事關國家民族前途。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人民日報》今天登出張賀的文章“涵養一個書香中國”。作者認爲:“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閱讀已不僅僅關乎個人的修身養性,更攸關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競爭力。”文章内容如下:

  一位經常飛來飛去的網絡公司老總去過許多歐美國家,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各地五光十色的生活,而是人們對於書籍的熱愛:無論是在火車、飛機上,還是在地鐵、公交車上,常常可以看到乘客們手不釋卷、孜孜閱讀。而在我國的交通工具上,更多的景象是乘客在聊天、打牌和睡覺。

  一項調查表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每年人均購書量不到5册;國民閱讀率連年下降,每年有超過一半的識字成人一本書也沒讀過。這種狀況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關注。近幾年的兩會上,不斷有代表、委員提議設立國家閱讀日或讀書節;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發出《關於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新聞出版總署推出農家書屋、社區書屋,開展校園閱讀工程等活動;今年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和網民在綫交流時,也呼籲人們多讀書。

  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閱讀已不僅僅關乎個人的修身養性,更攸關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競爭力。因為,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欠缺將極大地損害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葆活力的源泉。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我們不得不面對:當代世界的知識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乃至生活方式創新的源頭大多不在中國,我們更多的是扮演了一個學習者和追趕者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要營造書香社會,必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是,我們的教育實在不利於閱讀興趣的培養。在當前的應試教育氛圍中,保證中小學生睡眠都顯得有些奢侈。對絕大多數中國孩子而言,讀書就是讀課本,讀書就是為了謀個好職業,與此無關的書籍被斥為“閑書”而遭禁看,致使孩子們的課外閱讀量明顯不足。這種功利化的教育忽視對孩子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很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