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從預算公開到預算民主還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09-10-31 08:46:46  


預算公開的強烈呼聲包含民主的訴求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訊/廣州市財政局近日公布114個市本級部門預算,被視為走向“陽光財政”的壯舉。市民踴躍查看導致網站癱瘓,其實也同樣可以看成是壯舉,因為民眾的目光就是陽光。如果民眾不去查閱,不去仔細對比,就不會有這樣的頭條新聞:9間政府機關幼兒園一年獲得財政補貼6000萬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服務千萬人的市公交系統,一年財政補貼7000萬元;這6000萬元平均到每個幼兒身上,人均享受財政補貼2萬元左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08年廣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828元。

  據《南方都市報》的文章稱,這些數字的意義不言自明。很明顯,政府工作人員子女花著納稅人的錢享受這樣奢華的待遇,這不能不讓民眾有情緒。其實,即便這些幼兒園是完全對公共開放的,即便“系統”內外的幼兒享有同等的入園機會,這種安排也仍然是不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這樣明顯不合理的預算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什麼能夠經由人大審議通過呢?又怎麼就能常年如此以至於被認為是“歷史遺留問題”呢?

  早在今年2月,在市兩會期間,廣州市委機關幼兒園財政預算407.83萬元、廣州市政府機關幼兒園預算606.3萬元的賬目就已經被媒體披露,不過當時似乎也沒引起什麼重視,代表和委員們針對亞運等大項目提出了一些疑問,政府表示一定會全程審計———好像就這麼簡單,預算就通過了。其實,那時候媒體披露出來的預算項目中,就有不少看起來可疑,代表或者委員本應站出來替民眾討一個說法:例如市委大院電力改造要530萬元;又例如市政協屬下的廣州市二沙島國際俱樂部管理處支出預算為315.67萬元;又例如後來引起爭議的廣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辦公場地管理費等經常性支出1368.94萬元……但現實是,這樣一套令人生疑的預算草案,經過了媒體的部分披露,經過了兩會的審議,基本上未經改動就通過了。

  政府機關幼兒園享受財政補貼其實並不是新鮮事。早在2004年廣東省兩會上,幾家省直機關幼兒園預算2000萬元就引起過人大代表的強烈質疑,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當時財政廳一位副廳長無法反駁,只能含糊其詞地說“應該逐步逐步來減少”。不論在哪一級兩會上,人大代表這樣直接強烈地對預算表示否定,都算是新聞猛料了,但並沒有出現否決預算這樣的事情,雖然這是憲法賦予人大的權力。

  回顧預算獲得審議通過的過程,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單有信息公開是不夠的。大半年前,廣州市兩大機關幼兒園預算超千萬的新聞就已經披露出來,但在兩會代表委員以及市民的眾目睽睽之下,預算也順利通過了。那麼大半年之後,市民和媒體重新發現9間幼兒園補貼6000萬元,之後又能怎樣呢?

  這並不是一個否定性的反問,而是一個建設性的疑問。在財政預算沒公開的時候,民眾要求公開;在財政預算部分地公開以後,民眾要求全部公開,不留灰色;在財政預算部分地公開以後,民眾都能積極地查閱預算,向政府提出疑問,因為這才是信息公開的意義所在;在民間提出疑問以後,民眾要求政府必須給出解釋,要求明年的預算中不再出現同樣的問題———在財政補貼機關幼兒園這一具體事項中,其實並不存在一個合理的、令民眾滿意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力量應該如何繼續推動這一議題、如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呢?如果人大和政協都不能否決明顯不合理的預算,社會力量的事後追問能夠遏制不合理的預算麼?

  政府應社會要求公開預算,這只是一個開始。在現階段,如何凝聚所有可能的制衡力量,怎樣讓輿論力量與體制內力量對接,以何種策略與行政部門互動、對話,最終實現預算形成及審議過程的民主——— 這些問題既具體又困難,但要想完成推動預算民主的使命,這些問題又都是無法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