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借東亞運動會 壯香港威風

http://www.CRNTT.com   2009-12-05 09:00:56  


香港東亞運今天開幕,成爲關注焦點。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訊/“東亞運的聲勢及比賽項目雖然不及奧運,但已為香港創造了以後繼續舉辦國際大型運動會,以及藉運動會促進包括旅遊業等發展的條件,令世界留下良好印象,這才是香港承辦東亞運獲得的最大好處。”《大公報》今天登出杜可風的文章“借東亞運壯香港威風”,提出上述期許。文章內容如下: 
 
  第五屆東亞運的特點是項目多,參加運動員多,聲勢蓋過以往歷屆,成為亞洲區乃至世界體壇一個焦點。選擇維港作為水上舞台舉行東亞運開幕式,不單吸引世界對東亞運的聚焦,更可擴而及至旅遊、經貿活動,由此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同時對提高香港影響力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從東亞運新聞中心啟用之後,相關的新聞大有排山倒海之勢,尤其是亞洲地區更多更廣泛。第五屆東亞運的特點是項目多,參加運動員多,被形容為最具規模的東亞運動會,聲勢蓋過以往歷屆,成為亞洲區乃至世界體壇一個焦點。香港作為主辦城市,如何借助這屆東亞運聲勢,把推銷香港形象的工作做得更好,成為近日城中熱門話題,而且藉維港精彩開幕式將東亞運推向高潮。

            聲勢壓過以往各屆

  香港電台用“體育的風采”形容第五屆東亞運。的確,這一屆以22個比賽項目的聲勢壓過歷屆東亞運,首先引起亞洲區的注目,繼而引起世界體壇的重視。對今屆東亞運能否刷新更多項目的世界紀錄也有頗高期望。參賽運動員超過2,200名,更是歷屆東亞運之冠,在參賽運動員眾多的情況下,引發激烈競爭也成必然,在激烈的競爭下,創新、刷新項目紀錄勢將帶出令人興奮的結果。這是坊間對東亞運的期盼焦點。

  這一屆東亞運之所以成為區內乃至世界體壇焦點,原因在於廣州亞運舉行在即,東亞運作為亞運前哨戰,令非東亞國家及地區必然視此為一個評估本身競爭實力的最好機會,更何況今屆東亞運展開的比賽項目及參賽運動員數量之多,獲得的經驗自然更多。 不論何種運動會,開幕式始終是一個焦點。東亞運開幕式在周末舉行,勢必引起轟動效應,且配合煙花表演和維港彩船巡遊,掀起的第一個高潮已十分觸目。維港不但是香港一個最精彩舞台,而且是香港的靈魂綵帶,備受讚揚的維港夜色風光,早已成為世界一個焦點。選擇維港作為水上舞台舉行東亞運開幕式,不單吸引世界對東亞運的聚焦,更可擴而及至旅遊、經貿活動,由此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同時對提高香港影響力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開幕式之後,東亞運便進入了真正的拚搏階段。除了中國代表隊成為爭冠奪標的焦點之外,另一個焦點是日本隊。日本隊這次派出的參賽運動員大出體育界估計之外,代表團由544位運動員組成,選手達到378名,人數竟超過了2001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亞運會,除被視為日本極為重視這一屆東亞運之外,更被認為日本刻意以此作為明年進入廣州亞運的一個“試水溫”動作。日本東亞運領隊就直言這次高度重視參賽是為明年進軍廣州亞運打好基礎,也視為倫敦奧運的練兵。評論認為,日本的目的在於了解亞洲體壇變化,達到阻擊亞洲競爭力,以利在奧運比賽中搶佔優勢,獲得更多成績。

  中日爭雄成為焦點 東亞運在香港舉行,香港的最大得益是地利,不少運動員都表示,希望利用這種地利優勢為香港創造更多奇跡。第四屆澳門東亞運香港派出的運動員為166人,今屆香港運動員達到380名,數量為兩倍以上,看得出的確希望藉這次東亞運在本地舉行而壯香港威風。這固然是值得支持的事。但是,作為主辦城市,香港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問題:其一,盡東道主責任。不論參賽運動員還是市民,不論在隆重的開幕式還是九天的比賽過程中,都需要有主人翁的心態,做到積極參賽、熱情待客、團結互助、拚搏共進。其二,參賽運動員首先要拒絕使用違禁藥物。近年來不少大型國際賽事總會出現一些不顧聲譽、後果的服用違禁藥物情況,作為東道主,香港的運動員更需要珍惜這種身份,以身作則。其三,不論比賽期間還是比賽結束之後,以主人心態推介香港應視為一種責任。其實在不少舉辦過國際性賽事的城市,市民都會以一種自豪和興奮的心情自覺擔負這種推介責任,它不但體現了對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深情和熱愛,更體現熱情友好的待客美德。

  盛事接踵連環不斷 東亞運開幕之後,香港還有兩項盛事展開:迎合世界聖誕氣氛的聞名中外的維港燈飾已經亮燈,促動香港旅遊旺季的程序已啟動;第44屆工展會將接續東亞運而在12月12日起一連23天於維園舉行。另外,深圳繼續看好與香港毗鄰的地理優勢,利用香港的精彩聖誕氣氛推高香港遊聲勢,業界刻意推出了“白菜價”旅遊項目。所謂“白菜價”旅遊項目是深圳為了吸引遊客而推出的八元遊香港行程,其目的是谷高深圳作為內地各省市過境香港中間角色的作用,這一點對香港業界應有所啟發,香港旅遊業在如何借助東亞運聲勢催谷旅遊上似乎還不夠力度。究實,像近日在黃大仙舉行的“響應香港2009東亞運動會黃仙社區藝術日、活力東亞嘉年華”這樣的節目,便是推介東亞運及香港的最好表現,相信香港還可以在東亞運舉行期間推出更多活動,並因此把東亞運熱潮掀得更高,帶到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 從東亞運的籌備到展開的順利情況看,香港躋身主辦大型國際體育盛事在經過這種“考牌”式的階段之後,已經顯示了實力。去年北京舉辦奧運贏得了全球讚譽,東亞運的聲勢及比賽項目雖然不及奧運,但已為香港創造了以後繼續舉辦國際大型運動會,以及藉運動會促進包括旅遊業等發展的條件,令世界留下良好印象,這才是香港承辦東亞運獲得的最大好處。

   要令大型的國際運動會獲得成功,有兩大因素必須重視,一是籌備工作的到位和成效;二是民眾的熱情和支持。政府這次以奧委會主席霍震霆任籌委會主席,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只作為政府代表參與,具體事務則交由新成立的東亞運公司負責,這種舉辦國際性大型體育盛事的運作模式除了值得肯定之外,也應作為以後舉辦大型國際盛事時採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