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垃圾分類 為何這麼難

http://www.CRNTT.com   2009-12-09 11:00:03  


究竟何種垃圾分類模式才適合中國内地的實際情況呢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東方早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沈若愚的文章“垃圾分類為何這麼難”,文章表示,“垃圾分類是個系統過程,要市民願意分、會分,要政府引導分、分了之後會處理、能處理,更要平衡目前已經存在的廢品回收人員的利益,依靠他們幹一些市民不願意幹、政府沒有能力幹的事。從垃圾減量的角度看,參照巴西模式,在市民主動分類回收後(賣廢品),市民把垃圾簡單分為幹垃圾和濕垃圾丟棄,讓回收人員再後續分類,相對容易操作,是一個適合現狀的模式。”其內容如下:

  近日,關於南方某地建設垃圾焚燒廠引發的一系列事件,讓垃圾又成了不少人關注的焦點。對於數量日趨增多的垃圾,如何處置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難題。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在城市中,特別是建設特別迅速的一些城市,最主要的垃圾成分是建築垃圾,建築垃圾的運輸固然麻煩不斷,建築垃圾的處置倒是相對簡單,因為點不著,基本是填埋了事。

  頭痛的是同樣數量巨大的生活垃圾。毫無疑問,我們現在的垃圾是越來越多的,據北京市的相關統計,增長速度基本是每年10%,和 GDP的增速差不多。其中原因很多,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原來吃不飽,少有剩飯剩菜啊,廚餘垃圾自然就少;原來很少買禮物,自然華而不實的包裝盒就少……其次的原因是垃圾分類回收體系的問題。如果產生的廢棄物都有人回收,垃圾的基數再大也不是問題。但是由於很多原因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不盡如人意。其中的原因也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一是沒有垃圾分類習慣。在二三十年前,垃圾的產生很少,特別是在農村,大部分能自我循環,廚餘垃圾可以喂豬喂雞,糞便可以還田,金屬、橡膠更是寶貝,難以對付的塑料製品少之又少。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垃圾分類的習慣並沒有隨之養成。

  而垃圾分類有標杆性的地方,日本大城市的市民自覺程度很高,願意把一個飲料瓶分成飲料瓶身、飲料蓋、塑料膜三部分處理,扔進不同的垃圾袋;把牛奶盒剪開,洗乾淨,晾幹以後再回收。

  二是目前垃圾分為可賣錢的,不可賣錢的兩類。我們目前主動的垃圾分類還只是為了買賣。對於家庭來說,目前做得最好的廢品回收,是報紙、雜誌、硬紙板和塑料瓶。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有利可圖,市民把廢報紙5毛1斤,賣給回收人員,他們可以轉賣,賺得差價。這完全是一個利益引導的過程,基本不需要政府的推動和扶持。同樣的道理,廢銅爛鐵有人收,理髮店的碎頭髮有人收,燒過的錫箔灰也有人收,而玻璃就沒人收。退回去幾年,啤酒瓶是有人回收的,主要是清洗以後回用,後來由於啤酒瓶爆炸的事情屢屢發生,有關方面提高了啤酒瓶的標準,廠家省得麻煩就放棄回收了。最有回收價值的啤酒瓶一旦沒有人收,玻璃回收基本就停止了。但是,這只是有償回收的消退,事實上,玻璃還是有一定的回收價值的。部分回收人員,會從垃圾桶等處撿拾玻璃瓶,因為付費的回收要虧錢,無償的回收,再扣除一定回收的人力,一定的運輸成本後,還可以略微賺一點。

  三是想分不知道怎麼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垃圾的成分越來越複雜。比如飲料包裝盒,就有紙、塑料膜、鋁箔等成分,非專業的回收機器無法處理,導致無人回收,還有更多高科技的材料更是讓人難以下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