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警惕西方借減排 狂撈二次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09-12-14 10:45:34  


英美丹麥等國秘密準備的“氣候”聲明草案,令人警醒。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據英國《衛報》的報道,一份由英國、美國和丹麥主導秘密準備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政治聲明草案“丹麥案本”數月前曾遭洩露,草案賦予發達工業國在未來氣候變化談判上更大話事權和碳排放權、背棄《京都議定書》的減排原則、削弱聯合國的作用。正因為這種給發達國更大話事權的傾向,發展中國家對此十分憤怒,導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進入第二天即陷入談判危機。

  證券時報刊登時評人李雲崢文章表示,減排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和目標,但是目前流行的所謂“環保”牌、“減排”牌目前在國際上早已被部分西方國家夾雜了政治、不對等、貿易保護、開拓市場等其它因素,唯有徹底剝離這些附著在“減排”名義背後的各類不對等利益考量,才是真正有利於世界環境保護的幸事。

  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都完成了“工業化大發展時期”向“後工業化”的蛻變過程,而在過去的數百年裡,這些國家工業化進程對環境的持續性破壞是不言而喻的,當這些國家榨取了對環境的“破壞紅利”之後,因為產業轉移,剛剛開始工業化進程並未多長時間的發展中國家,卻要在這種虛偽的“共同應對環境挑戰”旗幟下不對稱承擔責任,為這些國家數百年的“工業化遺留惡果”埋單,這種不合理分配值得商榷。發達國家應利用自身在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更多為自己曾經的環境破壞行為“贖罪”。

  文章認為,在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貿易停滯乃至萎縮的背景之下,對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不僅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更有試圖以“減排”之名撈取相關產品技術上的“二次紅利”的嫌疑,或許這也是某些國家對此“樂此不疲”的另一原因。若想真正將環保減排作為一項世界可持續發展的事業來做,發達國家應在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保技術、提供資金等方面做出實際性的承諾和行動,否則那種“借環保之名,高價賣技術賣產品”的做法根本就是對國際環保事業的破壞和褻瀆。

  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工作,是中國一貫的政策主線,對於中國在節能減排綜合性治理方面的成就,近日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對此進行了客觀評價:中國政府多年來大刀闊斧地改變該國能源使用方式,體現在設法擺脫化石燃料、將建設風電視為推進中西部發展的途徑、使用西方技術建設最節能的煤電廠等方面,所有這些舉措累加起來將對減少溫室氣體污染造成巨大影響,到2011年,節能所帶來的減排量將相當於德國年排放量的近兩倍,或許還要超過整個《京都議定書》的減排效果。

  文章強調,牢牢把握談判的主動權、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落實減排目標,應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面對西方國家將減排作為撈取“二次紅利”籌碼使用時的基本立場和態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