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總統的親華與反華

http://www.CRNTT.com   2010-04-29 10:39:26  


 
  ●薩科齊反覆,但並不無常

  ○上台伊始:內政問題外交化 
 
  與日本首相小泉因為要解決國內問題而大談靖國神社相同,薩科齊對中國的表態更多也基於內政考量:福利社會錯綜複雜的積弊,需要他推行大刀闊斧、注定得罪很多人的改革,這迫使他在國際問題上更多是採取迎合美國的守勢,而在國內問題上則採取攻勢,積極爭取中間和左翼選民,大談人權、譴責中國,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中國重新變得有價值 
 
  然而隨著國內改革的接連受挫,尤其2010年法國中期選舉執政黨慘敗,薩科齊支持率降到谷底,他不得不再度尋求在國際事務上的突破,重歸戴高樂主義傳統路線,和美國重新拉開距離,這就讓法國和中國在某些國際事務(如金融監管問題)上再度找到共同語言。

  ○薩科齊在國內已經相當“不反華” 
 
  由於種種原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主流社會對華思維發生巨大變化,由“盲目崇拜”轉變為“盲目排斥”,主張泛歐洲主義的左翼政黨尤為排斥中國,這種思潮對法國政治生活和選舉都有深刻影響,即以薩科齊參加的總統競選而言,三位主要候選人中,左翼的羅亞爾在達爾富爾問題向中國多次發難,中右候選人佩魯則宣稱抵制北京奧運,很顯然,在這種背景下,所謂“反華”是法國政壇當時的常態,不論法國國民議會或歐洲議會,這種反華聲浪都比薩科齊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時單挑出薩科齊一人,稱之為“反華政客”,似乎不夠公平。 
 
  ○薩科齊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很務實 
 
  戴高樂和他的追隨者在對華問題上常趨於冷靜、務實,薩科齊也並不例外,如中國在非洲發展問題,法國國內指責中國“新殖民主義”的聲音很響亮,但薩科齊卻很少提及;主張對華實施關稅報復、對人民幣匯率強硬施壓的法國政客也很多,而薩科齊同樣出言謹慎。 

  ●結 語

  不難看出,從戴高樂到薩科齊,法國歷任總統對華友好與否都只遵循一個原則:對權力的基礎負責——民意,以及代表民意的國家利益。世間並無“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反華政客”之分,理解多元聲音和選民利益,才是理解此類問題的關鍵。 
 
  (網易評論《另一面》2010年4月2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