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做媒到做秀:我們時代的愛與秀

http://www.CRNTT.com   2010-06-21 11:08:33  


公共媒體、婚介公司、廣告商、符號化人物、海量觀衆圍觀的秀場模式在幾年前的“超女時代”便已是娛樂真人秀的經典模式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訊/包括諸多西方媒體在內,人們試圖從這幾個相親節目來總結中國當下的主流價值觀。他們錯了,那些簡單地諸如“拜金流行”的總結即便不是完全的謊言,也只是片面的局部,轉型期的價值混亂仍在繼續,權力一躍而出積極主導的多方博弈也正在進行。南方網今日刊發南都評論記者記者陸鏡的文章“從做媒到做秀:我們時代的愛與秀”,其內容如下:

  [導讀]眾多批判電視相親節目的聲音中,“拜金”這兩個字頻頻出現,富二代與寶馬女的言論屢遭指責。事實上,秘密在於,在中國“拜金”不是問題,“公開拜金”才是問題。

  如果當回“事後諸葛亮”,認真檢索過往新聞便會發現,早在今年1月29日,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苗棣在接受採訪時,便暗示過《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有可能被有關部門特別關注。苗棣說,這類節目“如果有關方面不進行某種干預的話,可能今年會比較多”。同時他還認為,“但是這種東西在中國現在的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能否存在,或者能存在多久,就要打個問號了”。

  此時,離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正式開播不過兩個星期,離這類節目的始作俑者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首播,也不過一個月而已。在高企的收視率誘惑之下,各地方衛視多檔同類型節目正在醞釀之中,春節一過,它們就齊刷刷一起亮相,然而熱鬧了不到4個月,如經驗豐富的學者苗棣所提醒過的那樣,廣電總局的整頓通知,《人民日報》的批判文章,以及CCTV的“輿論監督”便接踵而至了。

  6月9日,《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正式下發。這一天也正是浙江衛視《為愛向前衝》13天連播後來居上的最後一天。緊接著的媒體反應是我們獨有卻常見的風景,“堅決擁護”、“認真學習”、“嚴格要求”……被廣電總局點名要“規範管理”的幾家電視台一方面高調表態,一方面默默調整。那些話語犀利的評點嘉賓由此下崗,那些一度被認為不該在大眾媒體上展現人性真實面的漂亮女孩兒被無聲替換,喊打之聲迭起,抗議之聲罕聞,“真善美”的追求再一次成為國民以愛情為名進行電視狂歡的絕對主題。

  ○愛之歷史

  中國電視相親的第一個經典形象,產生於1992年央視春晚趙本山的小品《我想有個家》。這出迄今仍能憑借其表演的幽默感而使人發笑的小品,在那個“改革開放”即將狂飈突進的年代,無疑還被賦予了“解放思想”的意識形態價值。上電視談隱私、談對婚姻的渴望所造成的窘促與緊張被一次次拿來當做笑料,而打開心扉之後關於個人不幸的傾訴又換來觀眾的同情甚至淚水,最後互不嫌棄、兩情相悅則完美地體現出中國人向來津津樂道的愛之為愛的“真善美”。類似模式的相親小品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頗為流行,趙本山因此成名,另一個因此成名的演員是潘長江,一個常常需要在相親時通過自嘲身高來逗樂的喜劇明星。

  1992年,趙本山在小品中所上的相親節目叫《電視紅娘》,它的出現,當時不過4年時光。1988年,考慮到山西存在“許多窮得找不下媳婦的單身漢們”,山西電視台決定開播《電視紅娘》,是為中國第一檔電視相親節目。據《山西晚報》今年2月報道,《電視紅娘》宣傳了三個月,方有一位忻州莊磨鎮南張村的小夥子來報名,而當第一位女性出現在節目中自我介紹時,立即引起轟動,隨即引發了圍繞這位勇敢的姑娘所展開的道德群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