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於時語:亞洲腹地,誰主沉浮?

http://www.CRNTT.com   2010-08-01 08:08:04  


印度雖然有穩定的民主制度和高速經濟增長,但根深蒂固的種姓、宗教、族群等內部矛盾是其軟肋。
  中評社北京8月1日訊/五角大樓大批保密文件遭洩露,大大加深了美國朝野對阿富汗局勢的悲觀態度。《華盛頓郵報》報道,文件中暴露在山姆大叔和塔利班之間兩面通吃的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前局長哈米德.古爾(Hamid Gul)因此認為:這次洩密是奧巴馬政府有意策劃的阿富汗“終局”的開端,以便將敗局責任推卸給前任布什政府。古爾因此稱贊奧巴馬是個“棋局高手”。 

  “終局”與否,奧巴馬無疑在阿富汗面對一盤艱難殘局。因此不妨對蘇聯瓦解之後展開的中亞“大博弈”作一番盤點。 

  在地緣戰略和石油能源利益的驅動下,華盛頓從高加索、裡海直到中亞全面蠶食俄羅斯的軟腹部,同時圍堵伊朗和中國。九一一恐怖襲擊為山姆大叔帶來難得的機遇,得以史無前例地將北約組織的戰略前緣推進到中亞腹地,在帝俄舊土上和中國西大門前建立了一系列軍事基地。 

  可是,阿富汗迅速演變成西方高科技軍力與伊斯蘭(回教)極端勢力之間的不對稱PK戰場,五角大樓每年每個兵員百萬美元的開支,加上“淩遲”式的兵員傷亡,成為難以為繼的“千斤撥四兩”虧本買賣。 

  對比一下華盛頓在西藏的“投資”:從中情局早年對達賴喇嘛的秘密資助,到今天的國會公開撥款,大約在每年數百萬到幾千萬美元之譜,相當於向阿富汗派駐一個班或一個排的費用,地緣政治收益卻決不亞於一場阿富汗戰爭。 

  空前的財政赤字和經濟實力相對下降,使得美利堅帝國無法避免某種“緊縮”,奧巴馬政府因此不得不改變其大博弈策略。最明顯的答案,是從直接軍事幹預轉向間接利用當地矛盾和區域衝突。華盛頓新近捲入南中國海領土爭議是個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