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長平:“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9-30 11:31:29  


 
  我並不反對拍一些好的東西給人看,但是你只能具體說你拍的是什麼,而不能以偏概全,妄稱代表。你可以拍一些漂亮的風景,去宣傳旅遊;你可以拍一些市井文化,去展示民間氣息;你拍一個故事,去演繹某種理念。

  該廣告片的總策劃朱幼光說,“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形象宣傳片,但是每個國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宣傳自己。”他舉例說,美國沒有國家形象宣傳片,是因為美國的所有大片、音樂、漫畫都在宣揚它的國家形象。的確,美國人老是通過通俗文化,來提倡所謂的“美國精神”。

  不過,朱先生可能混淆了“形象”與“觀念”的區別。那些美國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幾乎都不是由美國政府撥款拍攝,而且是在宣傳一種觀念,而不是塑造一種形象。觀念是一種追求,而形象是一種結論。

  假如真想讓外國觀衆通過這個宣傳短片看到中國的形象,那麼我們首先應該看看該片自身的形象。朱幼光認為中國的情況和美國不同,其大衆文化目前還沒有那樣的宣傳能力,所以,“必須有這樣的宣傳片才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定效果”。在短期內達到效果,換一種說法叫急功近利,或者叫投機取巧,這是該片傳遞給人的第一印象。以為拍一點華美的鏡頭,購買一些廣告時間去反複播放,就可以迅速提升國家形象,這還真是把外國人當中國人了。

  再來看看,這個宣傳片要給外國人看的東西是什麼呢?根據媒體報道,“這個30秒的宣傳片,最終確定要選取全球華人精英來拍攝,比如李嘉誠、姚明、楊利偉、馬雲、章子怡等,只要他們的面孔一出現,就能讓人聯想到中國,是能代表中國的面孔。”

  不過,就在同一篇報道中,執行制片人蘇明霞說,“30秒鐘的《人物》篇就是要展現最普通的中國百姓狀態,他們都在做什麼,他們是如何生活、工作的。”從後來的報道看,這並非是誤報,而是體現了製作團隊的矛盾心理。他們一邊拍攝著名人明星,一邊強調普通人的重要,甚至最終在片尾加了一個不夠有名的維和警察,就宣稱“該片從百姓中來,回歸百姓中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