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贊比亞礦場槍聲:地獄天堂一線遙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09:25:41  


 
  此次出事的科藍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其實比另一些同類中資民營企業要好一些,如他們的一線工人以當地人為主,2004和2006年也兩次普遍加薪,但在另一些方面則似乎更遭反感,如他們的安全生產狀況較差,管理層態度也更粗暴,據熟悉情況的當地朋友介紹,這一方面和這家公司是“土生中資”、本身實力並不強大,老板精打細算慣了,另一方面,老板許建學崇拜毛澤東思想,迷信“層級管理”、“軍事化管理”,且常年在首都盧薩卡辦公(據《經濟學人》2006年10月第四期介紹,他在盧薩卡的辦公室懸掛毛澤東像,並一直使用中國日曆),這裡距礦山有325公里之遙,在交通不便的贊比亞,這段距離足夠讓很多事變得不可收拾。

  當然,問題並不僅限於如此簡單的層面。

  “礦帶地區”和首都盧薩卡的矛盾由來已久,在當地人看來,“礦帶”的資源是贊比亞經濟的支柱,但開發這些資源的受益者,卻是外國投資者和盧薩卡的官僚集團、工商業資本,當地人非但得不到應有的紅利,反倒付出資源流失、原有生計被切斷,以及就業機會菲薄等代價,正因為此,自“大羅得西亞”時代至今,“礦帶地區”一直不屈不撓地和盧薩卡抗爭,並順帶和外國礦主抗爭,從英國人、加拿大人、南非人,到今天的中國人。

  這種情緒、矛盾自選舉時代到來後,迅速演變為政治策略的一部分。在“礦帶地區”,贊比亞反對黨愛國陣線(FP)勢力根深蒂固,其領導人薩塔(Michael C. Sata)經常以礦工、礦難和“中國掠奪”為題材,打著“贊比亞是贊比亞人的贊比亞”旗號,向執政黨多黨民主運動(MMD)發難;而以盧薩卡等大城市為基地、代表贊比亞工商業和“城裡人”利益的MMD,則往往打壓“礦帶地區”的工運,並竭力鼓勵和維護中國資本在當地的投入和經營。

  事實上在“礦帶地區”,類似的暴力-槍擊事件因治安癱瘓而並不罕見,即使此次出事的科藍礦,也並非第一次,據當地朋友介紹,2006年7月就曾發生過一次罷工-槍擊風波,據說造成幾人傷亡,但警方調查不了了之,而破壞設備、打罵工人之類的勞資相互攻訐則幾乎每個月都有。

  然而並非每一次糾紛都會被放大。“礦帶地區”的“中國糾紛”第一次大曝光是2006年7-9月,當時恰是薩塔挑戰總統寶座的緊要關頭;第二次則是2008年3月,謙比西工潮爆發的同一天,中國-贊比亞自由經濟區協議簽署,根據協議,謙比希地區將成為一個特別開發區,允許外國公司自由經營。耐人尋味的是,簽字儀式在盧薩卡舉辦,但“自由經濟區”卻設在“礦帶地區”的謙比西,這自然更容易刺激當地人敏感的神經。此次“槍擊事件”短短兩天就傳遍全球,當地觀察家立即再次聯想到大選:2011年,曾喊出“和中國斷交、和台灣建交”口號的薩塔將再度挑戰總統寶座,而由於當選總統姆瓦納瓦薩(Levy Patrick Mwanawasa)病死任上,繼任者班達Rupiah Banda來自贊比亞的“政治荒地”東方省,根基淺薄,屆時執政黨可能出現內部紛爭,已經屢敗屢戰的政壇老將薩塔,自不會放過這一良機。

  三次“中國糾紛”,率先披露的都是路透社南非分社,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中國資本大規模介入贊比亞礦山不滿的,顯然不僅僅是“礦帶”的黑人。幾次涉及科藍公司的報道,這家公司都仿佛第一次被發現,而事實上該公司和許建學從2004年起就不斷在英國媒體上亮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