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亞經濟擺脫不掉“美元體制”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8:02:03  


 
  三是在對外交易使用的貨幣上看,不論是貿易結算貨幣、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貨幣還是主要的儲備貨幣,都是以美元為主,“美元區”特征十分明顯。雖然美元交易的便利性或者擁有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是導致美元依然作為世界貨幣的重要基礎,但倘若沒有美國的市場開放,亞洲工業化國家無論如何是無法取得經濟增長成就的,它們也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貨幣盯住美元,自發地謀求本幣與美元的匯率穩定,並不得不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自然也就不可能成為現今“美元體制”的重要支撐者。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東亞各經濟體仍難以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在提供最終產品市場方面同美國的差距十分明顯,美國作為東亞地區最終產品市場提供者的地位短期內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東亞地區在短期內擺脫對“美元體制”的依賴是困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東亞各經濟體通過擴大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願望與動力比危機前更為強烈。經驗證明,出口增長一直是東亞經濟體恢復或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優路徑,不論危機中或危機後美國國內儲蓄率和消費方式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美國市場依舊是它們最重要的出口目標市場。

  文章指出,東亞各經濟體之間經濟增長水平差距過大且力量消長失衡。同歐洲經濟一體化相比,東亞地區包括貨幣合作在內的經濟一體化進程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二是力量消長失衡。由於各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外部衝擊的對稱性不強,經濟政策目標的一致性差,共同利益少或缺失,因而無法或難以犧牲部分國家主權,外匯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與合作難以開展,故貨幣合作只能局限於淺層次的危機救助與管理領域,且具有典型的“危機推動型”特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