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被中國趕超後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09:21:29  


 
  其次,對於民生的現狀及國家戰略向民生傾斜的發展前景的評估,也是日本得以保持心態平和的另一個依據。用財政經濟大臣與謝野馨的話說:“我們做經濟工作不是為了爭排位,我們為國民的生活更加富有、充實而努力。”作為內閣經濟事務最高負責人在記者的“逼問”之下的公開表態,其中必有“走過場”的成分和某種“酸味”這一層,但就事論事地說,在與謝野馨所強調的民生領域,日本確實做出了舉世稱道的成績。這也是近年來日本歷屆內閣,無論幹得有多爛、多麼短命,卻都可以自拍胸脯,毫無愧色地傲然誇示於國際社會的自信來源。

  但毋庸諱言,5萬億美元確乎成了日本的GDP瓶頸,至少短期內難望破局。而若想守成,維持民生的成果於不墜,客觀上日本必須摸索出一個靠譜的增長機制,並保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量,這是今天日本朝野最大的共識,相當程度上,也是國內政治能否進入良性循環軌道的關鍵之所在:任何政權,如果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拿出現實可行的方案,並作出為世所認可的努力的話,則終難擺脫“過渡”色彩。對此,雖然共識堅固,但處方問題則莫衷一是。菅直人首相力倡的所謂繼幕末、戰後的“第三次開國”論,也無非是表達了某種強烈的意願,但並不等於找到了可藥到病除的處方。

  那麼,日本的增長機制到底何在呢?擇其要者言之,主要有二:一是繼續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倚重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亞洲新興國家,以期重新拉動日本的增長。上述與謝野馨的公開表態的後半句說道:“中國經濟實現了躍進,作為鄰國我們是很高興的,我想讓包括東亞、東南亞在內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這是個基礎。”作為現內閣的財政經濟大臣,與謝野馨的發言當不是空穴來風,而代表了主流社會的某種共識是肯定的。事實上,即使在被稱為“政冷經熱”的小泉內閣時期,中日關係空前惡化,可生意卻照做,“中國特需”都曾起到過日本經濟“起爆劑”的作用。遑論蛋糕又大了何止一圈的今天,中國經濟無疑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