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那些北大清華的旁聽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13:31:10  


餘雲開,28歲,雲南省文山州人,2007年來京旁聽為出書。
範國梁,52歲,浙江蘭溪人,今年來京,旁聽是為研究先祖古籍。
常俊曙,26歲,河南平頂山人,2009年來京,為考研而旁聽。
柳哲,41歲,浙江金華人,1996年來京旁聽,研習家譜文化。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今年2月,52歲的浙江菜販範國梁來到北京,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旁聽生。只讀過三年書的他,想重新修訂先祖古籍。有人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合實際的夢想,是中國版的“堂吉呵德”。

  事實上,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游學的旁聽生數以千計,從二十歲出頭到年過花甲。日前,記者採訪這一群體,他們倔強地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在京過著窘困的生活,未來的出路更是渺茫。

  來 心存夢想 棄家旁聽

  “如果我再不去北大,也許永遠就沒機會了,不然我死不瞑目!”

  3月7日,北京大學紅三樓門前。

  “走了啊,小常。”一名教授和26歲的常俊曙打招呼。

  “您慢走。”常俊曙微笑著回應。等老師們全都離開辦公樓,常俊曙將大門上鎖,把辦公樓各層巡視一遍,最後關上樓道的燈。

  常俊曙是紅三樓保安員,另一個身份是旁聽生。

  每天下午5點至次日清晨,是常俊曙工作時段。

  “我喜歡北大,夜裡在這上班,白天在這聽課。”他說。

  來自河南平頂山的常俊曙,小時的夢想就是考上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上高中時,我的成績其實不錯,但臨場發揮不好,只考上了大專。”

  畢業後,他當過代課教師,也幹過苦力。但始終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時間讀書”。兩年前,征得父母同意後,常俊曙揣著1000元錢來到北大旁聽。

  43歲的北大旁聽生施經軍,當兵退伍後,考過公務員,應聘過報社,但限於高中學歷沒能實現。

  為了生計,他到工地打工。沒有住處,他就栖身在下水道裡。躺在陰冷的管道,施經軍常想起曾“紅”過的那段時間。

  年輕時,他在老家浙江的村裡辦一份小報紙,報道村裡團員工作和鄉親們的生活,4個版加一份副刊,內容都是自己采寫。他還因此受到省領導的接見,“小村裡受大領導接見是很榮耀的事。”

  心懷文學夢,身處工地中,結婚生子的施經軍曾數次提出到北京闖一闖,都未實現。39歲那年,想為自己的文學夢最後一搏,施經軍對妻子說:“如果我再不去北大,也許永遠就沒機會了,哪怕是去看一看也行,不然我死不瞑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