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主動改善貿易結構有利全球經濟再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1-04-15 08:42:37  


6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 輸入型通脹壓力不減。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日前,國家海關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貿易數據,進出口主要是進口大幅增長,6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也備受關注。這是一種趨勢性變化,還是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政策性信號?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潘正彥文章表示,目前中國進出口貿易已發生明顯變化,這主要體現在貿易總量、進口與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以及經常賬戶有可能正經歷由貿易順差向貿易逆差轉折等方面。顯然,這些變化都與貿易政策、貿易結構或貿易條件的重大變化有關。

  這是因為,近一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出現了某種積極變化,不再回避有關全球經濟增長再平衡的敏感話題。中國官方官員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不再追求過大的貿易順差,實現貿易平衡將是中國外貿政策的基本取向,因為外貿要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持貿易的基本平衡。為了改善全球發展不平衡現狀,中國正在制定相關政策,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將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從2009年的5.8%降至4%。其實,中國已經開始行動,這從2010年貿易順差減少及貿易順差所占GDP比重開始下降中可見一斑。

  當然,中國要參與全球經濟增長再平衡,不是靠壓制出口或單方面擴大進口,而是需要通過改善貿易結構來實現這一目標。2011年第一季度貿易數據表明,中國正朝著這個大方向努力前行。不過,貿易結構儘管有所改善,但問題還是依然存在,如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如何平衡增長、進口的“量”與“價”如何配合等問題。

  文章分析,對今年一季度數據與以往數據比較發現,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增長結構有所改善,但矛盾依然較為突出。這主要體現在:一般貿易受本國貿易政策的影響較大,加工貿易受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更為明顯。另外,由於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其原材料供應和市場銷售完全依賴國外,與國內投資和消費的相關性相對較低,加工貿易的進出口增長出現大幅波動,對中國經濟波動必然會產生放大效應。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