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龍象之爭:超級城市時代怎樣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11  


“印度是個多元社會,它創造出了民主的魔力,法治和個人自由,社群關系與多元文化。”一位美國大使離開新德裡之前這樣說。
 
不可低估的印度,不可忽視的另種生活方式

  印度,這個一直因其“肮臟混亂”被輕視和取笑的國家,似乎正在奔向與中國匹敵的地位。印度會超過中國嗎?印度蘊含了什麼能量,還為我們所不了解?

  印度內生城市化,GDP增速要超中國

   據IMF統計,在過去20年中,印度的年均GDP增速高達5.8%,在發展中國家當中名列前茅。目前,它已經是世界上第十大經濟體。要是按照購買力評價來計算的話,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經濟體。印度總理曼辛格在2010年雄心勃勃地宣稱:“印度經濟增長率有望在未來兩年達到10%,與中國相媲美。”這並非不切實際的話—在中國剛剛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當中,下一個5年裡GDP的平均增速被設定為7%。印度的GDP增速要超過中國,看來在短期之內就能夠實現。雖然印度表面並不閃閃發光,其內核競爭力之強勁卻是毋庸置疑的。 

  印度多元宗教文化並存,心態比中國更平和

   印度是一個有著多元宗教的國度,習慣“大一統”的中國人是難以想象的。著名的印度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在《善於爭鳴的印度人》一書中提到,印度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拜火教和猶太教等多重宗教信仰。它們造就了印度博大精神的文化,比如克裡希那提和瑜伽流行中國都市。中國有著名記者游印度曾寫道:“這是一個有信仰的國度,對比中國社會的喧囂和浮躁,印度人的心態十分平和。”這種平和,讓印度在社會鴻溝和宗教分歧中,能夠保持習俗的延續和在城市化中減少阻力。

  民主制度保佑印度可持續發展

   在馬加力教授的著作《崛起中的巨象》裡,觀察了2009年印度大選:選舉持續了一個月,7.14億印度選民冒著40℃的高溫投票,1000多個政黨參選。有600萬工作人員為選舉提供服務—它並沒有亂成一團,反而進行得越來越好。這套成熟的民主制度,幫助印度在獨立不久就解決了饑荒問題,並且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比如1965年印度南方發生騷亂,但是他們卻尊重英語並遵守殖民史留下的那套民主規則。印度人寧肯忍受弱勢政府也不肯放棄民主制度,1970年代,當英迪拉.甘地試圖建立國大黨的威權專制時,她被選民所拋棄,直到她改變選舉方針,才在1980年重新當選印度總理。正是這個制度,保證了一個有數億神祇、23種官方語言和11億人口的國家20多年持續發展,充當著政治粘合劑,並為國企改革,私人企業的國際化與飛速發展營造了自由的環境。 

  自然成長的城市,還擔心邊界在哪嗎?

  正如紐約從小城成長成數十個衛星城,印度的班加羅爾和新德里也在走向超級城市,然而在這裡,你仍然可以看到大象在行走,看到售賣最新英文出版物的書店隱藏在大樓間……相對於《紐約時報》報道中國動輒上萬億,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印度的政府投資,正如吳夢啟在“真實的印度”一文所說,他們寧可犧牲效率更享受他們的民主、混亂和生機,用許知遠的話來說,印度的城市是開放的系統,在空間上似乎保持著無限的延展。印度也有著城鄉差距和貧民窟,但民間開放的心態、人口融入城市化的內生模式,儘管顯得緩慢,但比造出來的超級城市更從容和穩健。(搜弧評論2011年05月01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