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與新加坡公屋制度再考察

http://www.CRNTT.com   2011-05-17 12:00:12  


中國若發展公共房屋,思路當學新加坡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訊/《時代周報》近期登載了財經評論家吳木鑾的評論文章“香港與新加坡公屋制度再考察”,作者認為,“新加坡政府有管得多的嫌疑,不過,政府沒有依賴土地財政,也沒有大地產商可以壟斷房地產市場,大多數中產階層居住在公共房屋,房產收益也是相對溫和的。中國若發展公共房屋,思路當學新加坡。”全文如下:
 
  根據最新《經濟學人》的報告,香港房價的注水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房屋價格比實際價值高出接近54%。而同樣是實行了公共房屋制度的新加坡,房地產形勢要好許多。香港一家媒體認為,“新加坡人實現了安居,香港人仍為蝸居苦惱”。香港和新加坡是當年亞洲四小龍中情況最相似的兩個地區。兩地人均擁有土地量也大體相當。可是,香港的住房情況明顯比新加坡遜色許多。香港人均住房面積現在只有新加坡一半,樓價卻高出兩三倍。即使是香港的私人樓宇市場,一半左右的住宅也是低於40平方米,而面積相當的房子在新加坡卻是賣給獨居老人居住。新加坡的民調顯示,超過九成的居民對住房市場滿意,而香港的相應民調卻是完全相反,住屋是香港人最痛的一項。

  香港政府依賴土地財政,大地產商壟斷私有房地產市場,中產階層熱衷於房地產投資,因此財富逐步向房地產轉移。而房價高企下,年輕人無法“上車”怨氣很大,各種較為暴力的抗爭行動不斷出現。而新加坡政府有管得多的嫌疑,不過,政府沒有依賴土地財政,也沒有大地產商可以壟斷房地產市場,大多數中產階層居住在公共房屋,房產收益也是相對溫和的。因此,年輕人“上車”較容易,社會怨氣也較少。中國若發展公共房屋,思路當學新加坡。

  ■ 香港和新加坡公共房屋的發展狀況

  香港真正的公屋市場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的人口出現急劇增長。1945年,香港的人口為60餘萬人,1950年這個數字是200萬人。房屋供應並沒有趕上人口暴漲的步伐,因此有許多人沒有固定住所。當時有一些民間團體基於慈善目的給貧民提供了一些住宅。1953年九龍石硤尾木屋大火真正促使政府下決心資助民眾置業。聖誕節大火一夜間給香港社會增加了5萬多名無家可歸者。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香港政府就出資建了首批香港公共房屋。孩子們的學校就建在公屋的天台上,因此今日有許多人都會提起他們是天台小學畢業的。

  1972年,港督麥理浩公布了“10年建屋計劃”,這個計劃意為150萬居民解決住房問題。此後,香港政府在1987年推出“長遠房屋計劃”,鼓勵市民購買公共房屋。這時候的公屋的條件也越來越好。樓屋從7層上升到16層,後來隨著建築科技的進步,公屋的層數就達30-40層。政府在公屋周邊投放了大量的娛樂設施。直至今日,許多住私屋的孩子們都是在公屋區內玩耍長大的。

  此外,香港政府在1990年還推出一些專為特殊人考慮的公共房屋。比如,香港政府推出“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主要是給收入超申請公共房屋上限的人群。“長者房屋計劃”是給老人居住的公共房屋。現在香港大約47.8%的居民居住在公屋及居屋內,公屋的人均面積是12.4平方米。

  香港房屋委員會是香港公共房屋的統籌和負責機構。早年的公共房屋歷史上,香港政府不僅免費提供土地,還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公屋建設。到了1988年,香港政府不再給公屋建設注入資金,只是提供免費土地。香港房委會因此也改為自負盈虧的機構。這個委員會轄下有不同的子委員會,分別處理規劃、建築、財務等不同領域的事項。在公屋投入使用前,周邊的交通設施網絡和配套游樂設施都會準備就緒。因此,許多公屋坐落在偏僻地區,周邊交通設施卻是相當完善。

  新加坡的公共房屋是學香港的。不過,現在發展的態勢比香港好得多。1965 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新政府很早就把公共房屋制度納入視野。當時的新加坡不僅政治、經濟上脆弱,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沒有固定、合法的住房保障。1964年,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首推公共房屋。當時申請條件非常嚴格,一是必須是低收入階層,二是要付房屋價值兩成的首付。許多人因交不起首付,就無法入住公共房屋。上世紀60年代末,新加坡成功地嫁接了中央公積金制度和公共房屋制度。最早的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大體上只能用於退休生活。1968年,購房者可以用中央公積金來支付首期購房費用,解決了首付問題,當年公共房屋出售量就是過往三年出售量的兩倍。之後,新加坡政府不再滿足於為低收入者提供公共房屋。一些質量和設計上均能與私人開發商相媲美的公共房屋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推向市場。因此,大量收入較富裕的階層也進入公共房屋市場。基於香港公屋的制度,新加坡的創新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中產階層也可以住組屋,因此公共房屋不是專給低薪者使用的。二是中央公積金與公屋制度進行結合,市民只要工作若干年,首付就可以由中央公積金來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