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面臨的三種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08:22:51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導致了危機?2008年以來,金融界把過度金融創新作為危機的根源。但是,還有一種更為簡單但顯然更深刻的認識是,只要把錢給了不該給的人,則信用風險上升,最終危機不可避免。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的項目融資演變為次貸的概率在上升——這不是結構性金融產品,僅僅是最傳統的銀行放貸。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面對蕭條?為了應對經濟蕭條,美國在2000年網絡股泡沫破裂後放鬆銀根,而中國在2008年面對出口負增長亦是放鬆銀根;結果是前者已現危機。或許這就是宏觀調控者對蕭條的終極恐懼。

  文章指出,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宏觀調控的占優策略是明顯的。

  第一,當實體經濟出問題時,不是放鬆銀根去保,而是維持貨幣穩定去推動結構性調整。單純地保只能導致問題後延且變得更加不可收拾。第二,貨幣穩定不意味著政策無所作為。財政對因實體經濟蕭條和結構調整所造成的失業應該給予個體的補貼。改項目投資為公共開支是政策調整的必然道路。第三,貨幣穩定的基本目標是金融的系統性穩定。

  文章最後說,在三種前途的抉擇中,如果我們的決策機制是具有糾錯能力的,如果我們是追求經濟效率的,那麼讓一種更加公平的機制決定輸贏是至關重要的。一是宏觀決策者不應該過度關注微觀主體的景氣,如果市場決定了企業的生死,那就讓失敗者向成功者看齊吧。二是相信微觀主體的充分理性。所謂轉型不是宏觀調控者決定發展哪些行業或區域,而是允許經濟主體更自由地作抉擇。或許,當我們不再制定新興產業目錄之時,新興產業就出現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