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魯迅解剖辛亥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10-24 15:03:31  


 
  二、革命不徹底性

  辛亥革命來的有些倉促,進行過程也是疾風驟雨式的,社會變革的程度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魯迅在《阿Q正傳》中就揭示了這種不徹底性。“未莊的人心日見其安靜了。據傳來消息,知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這些名目,未莊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光複後的紹興,盡管“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什麼鐵路股東是行政司長,錢店掌櫃是軍械司長……”這些都說明了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舊勢力混了進來。《阿Q正傳》中被軍政府拘捕的,有的因“舉人老爺要迫他祖父欠下來的陳租”,有的甚至“不知為了什麼事”,便被帶兵的老把總處決。同樣說明了革命黨人沒有徹底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民國”僅成了一塊“招牌”而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樣:辛亥革命爆發了,帝國變成民國,“上層的改變是不少了,無教育的農民,卻還未得到一點什麼新的有益的東西,依然是舊日的迷信,舊日的訛傳,在拼命的救死和逃死中自速其死。”“我覺得仿佛久沒有所謂的中華民國。”中國人民並未改變奴役地位,中國社會仍在舊有生活軌道上運行,而這一切,“就是因為沒有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也就是因為沒有革命。”魯迅先生用非常形象的筆墨展現出這一歷史結論,並號召人民為實現更徹底的革命目標而奮鬥。

  三、革命黨人蛻化

  正當人們陶醉於辛亥革命暫時勝利的喜悅之中,魯迅先生卻敏銳地發現革命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不客氣地指出:紹興革命軍中,“成群閑游者有之,互相鬥毆者有之,宿娼尋歡者有之,捉賭私罰者有之。”面對這種腐敗現象,魯迅先生發出了“吾為中華民國前途危”的疾呼。在魯迅看來,“至今為止的統治階級的革命,不過是爭奪一把舊椅子。去推的時候,好像這椅子很可恨,一奪到手,就又覺得是寶貝了,而同時也自覺了自己正和這‘舊的’一氣。”革命黨人正是如此,為了反抗封建勢力的壓迫,他們投身革命。但一旦社會地位發生轉化,相當一部分人便停下前進步伐,另一些人則立即蛻化成新官僚政客。魯迅的老朋友王金發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王金發們的蛻變遭到了魯迅的嚴肅批評。武昌起義後不久,王金發領導了杭州起義,並帶兵進駐紹興,解散封建勢力所把持的軍政府,逮捕密告秋瑾的章介眉,推行一些革命措施,頗有一點新氣象。但是他馬上被“許多閑漢和新進的革命黨人所包圍。”大做起都督來,在他身邊的“紳士以至於庶民,又用了祖傳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這個拜會,那個恭維,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連自己也忘乎所以,結果是漸漸變成老官僚一樣,動手刮地皮。”當一些進步師生辦報紙批評王金發時,他竟扣壓學校經費,並以手槍相威脅,進而搗毀報館,鎮壓學生。這種情況在紹興如此,在全國其他地方亦很普遍。由於革命黨人自己的蛻化,革命的果實自然不能長久持有。魯迅在《慶祝滬寧克複的那一邊》中告誡人們,不要像王金發那樣“小有勝利,就陶醉在凱歌聲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