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理該開辟大國經濟發展新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08:21:05  


 
  今天看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固然異常重要,但金融投資終歸只是為勞動創造條件,本身並不創造真實價值。但在唯利是圖的某些市場主體眼里,這卻成為創造市場價值的最優和最快的方式。而被選票制度綁架的西方政客們,又不敢以收縮民眾福利為代價來重塑經濟增長方式。這是財富路徑扭曲之後的政治決策機制扭曲。

  今日歐洲經濟積重難返的現狀,理應引起曾視其模式為標杆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反思。實體經濟的深耕,無論何時都不應被排除在最優先的政策選項之外。特別是對實體經濟基礎本身就不很鞏固的國家來說尤其如此。如果將更多的經濟資源投入到易受國際市場影響與國際資本控制的金融產業以及房地產之類根本沒有戰略價值的服務業中,不僅會欲速則不達,更有可能在重心不穩、經濟免疫力不強的情況下,自吞金融苦果。

  文章指出,在全球經濟中心東移、相關治理機制變遷的過程中,中國若要博得與自身實力相應的話語權,進而成為全球經濟與金融“穩定器”,亟須盡早清除在美歐業已扭曲的財富路徑對中國經濟發展觀念的滲透,鏡鑒美日經濟發展教訓;盡力擺脫對既有增長方式的路徑依賴,盡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向依靠深層次技術革命與理性消費驅動的軌道切換。對此,“十二五”規劃已給出了中國經濟增長路徑切換的清晰路線圖,但如何讓長期受制或依賴於傳統增長模式路徑的各級各地政府全面理解和切實貫徹這張路線圖,仍是決策層亟須解決的問題。

  當務之急,是盡快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確立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此外,還需結合業已開啟的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尤其考慮碳排放對經濟發展的硬約束,將更多資源投入基礎研究,致力於提高工業技術和創新與設計水平,切實提高投資質量和資本積累的有效性,力爭將經濟增長的重心轉到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以給資本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創造新的需求。至於適應經濟轉型所需要的政績考核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房地產市場秩序清理和相關改革等等,無一不需要決策層拿出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前瞻性的措施,也同樣離不開作為政策落實層面的各地政府全面升級發展思維,以全力消除地方政府和中央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非合作博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