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糾結TPP 根源在於“政治不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10:25:14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0年TPP框架下的GDP總和為16.84萬億美元,占全世界的27%,但如果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加入,則會增至24.91萬億美元,從而產生一個占世界經濟總量40%的巨大經濟圈,尤其是美日GDP總量將占此經濟圈GDP總規模的91%,TPP將成為事實上的“美日自由貿易協定(FTA)”。

  這樣的經濟聯盟不僅左右日本未來的政治經濟方向,還將影響東亞地域統合,打亂整個東亞戰略布局。奧巴馬稱,“TPP不僅會成為亞太地區的模範,還將成為全世界的模範”。可以預見,參加談判的國家越多,各國就越難達成一致,但即使如此,白宮某高級官員在接受朝日新聞采訪時仍滿足地說,“形勢正在按總統所言的方向發展。”

關鍵在於政府交涉力是否夠強

  筆者認為,日本國內圍繞著TPP意見對立的根源,絕非表面上呈現出來的各階層各行業的利弊計算,而是根深蒂固的“政治不信”。實際上,包括WTO、APEC、FTA等框架在內,都是有利必有弊,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不要參加,而在於“政府交涉力”是否夠強。在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大勢面前,只要參與其中就必定存在風險,但若被邊緣化則是死路一條。

  朝日新聞社實施的全國輿論調查顯示,46%的人贊成加入TPP,28%的人反對,對野田佳彥表明“將參與TPP談判”一事,51%的人表示“值得肯定”,超過“予以否定”的34%。但只有7%的人認為野田內閣提供的信息“足夠”,84%的人認為信息提供“不足”。當被問及在與美國等國就TPP問題進行談判過程中,是否對日本政府的談判能力表示期待時,回答“非常期待”、“比較期待”的人只有25%,“不太期待”、“完全不期待”的人占73%,即使在贊成加入TPP的人中,也有59%回答“無法期待”。

  可以說,從民意層面上而言,與其說是被分成了兩派,不如說大多數人很難與直接涉及利害的當事人或者關心選舉的政治家抱以同等程度的熱情,民衆就像對街頭爭吵充滿好奇的人群一般,圍觀整個事件的發展。沒有一個概念能像TPP那樣短時間內即家喻戶曉,也沒有一個概念能如TPP那樣含義模糊。

  日本多數民意贊成加入TPP,但大力推動TPP談判進程的野田內閣的支持率卻在不斷下降,野田內閣的支持率已降至40%(10月15、16日進行的上一次調查為48%),不支持率則為33%(上一次為26%)。無黨派國民的支持率為27%,不支持率為37%;擁護自民黨的國民支持率為28%,不支持率為50%。無論哪個結果都顯示,野田內閣成立之後的不支持率首次超過了支持率。

  實際上,日本陷入了難以走出的“囚徒困境”。客觀地講,TPP既不是諾亞方舟也絕非“黑船來航”。雖然身居船長之位的美國有擴大其市場的打算,但裝載什麼,如何裝載這些問題還是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一方面是賭上國家利益的談判以及國內政策調整的艱難,另一面則是脫離國際新秩序後的不利地位。相比之下,後者更為棘手,如此來看,野田首相所稱的加入TPP是為了避免“不戰而敗”的判斷不無道理。但加入TPP是否會有益於國民的生活則取決於政府的交涉能力,換言之就是日本跟美國的交涉底綫究竟在哪里。如何使這件既含毒性又具藥效的事情成為幫助日本重建的妙方呢?真正的考驗正在於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