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南風窗:“80後”們的官場生涯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10:58:58  


   
  入官場

  “農民很辛苦,我就是希望能幫他們做點事。”梁婷說,後來才發現,要在基層做點事,很難,“我不過是這個龐大系統里的一分子,能做的,更多時候是適應而不是改變”。改變需要資源,但你不是領導就不可能擁有資源,當你真的是領導了,考慮的因素也變得多而複雜,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就不會想改變了。

  今年30歲的梁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的秘書。8年前,當她大學本科畢業時,以選調生的身份來到廣西憑祥市友誼鎮政府任職團委副書記。

  像她這樣的選調生,在整個廣西有近4500名,其中2011年全廣西招入434名,這434名中,定向分給來自清華、北大的大學生名額就有93名。他們通常是被視為精英人才派去基層歷練,以後要調回來擔當大任的。

  “我們是真正把他們當‘苗子’來培養,讓他們下得去、長得好、上得來。”分管選調生工作的廣西區黨委組織部幹部一處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這幫政治精英經過基層歷練,再回到區直單位時,他們知道基層的艱苦,熟悉基層的工作,對百姓有感情,今後面對來辦事的基層幹部群眾時,他們態度會好些,服務意識也強些,在制定政策等方面,他們也因了解基層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切合實際,避免了被基層官員糊弄的可能。”

  不過,就個體而言, “選調生”不過是個標簽,是進入官場的另一種通道罷了,他們進入官場的目的、混得好與壞,跟這個標簽的關係其實並不很大。

  肖桂國進入官場的第一站是廣西梧州市蒼梧縣沙頭鎮黨政辦,他將自己當初踏入基層為官的原因歸結為:從農村出來,總感覺做幹部較體面,而且年輕也想打拼一番。

  在鎮黨政辦期間,肖桂國主要做張貼大字報,參與收取農業稅,撲滅山火,收發傳真,打掃衛生,搞拆遷等工作—在這個以“水稻、母豬、荔枝”為三大主產業的鄉鎮,荔枝種植的季節,鎮領導幹部會帶隊做表率,帶頭去種一棵荔枝樹,以示重視發展荔枝產業,雖然種下後就不去理會了。

  荔枝成熟的季節,才是鎮政府最忙的時候,主要是搞荔枝公關,給上級領導、縣直部門送送荔枝。“全鎮幹部都出去摘荔枝。”肖桂國說。

  在沙頭鎮政府里,稍上年紀的不會打字,因此文印室便成了肖桂國在基層工作的主要舞台:很多時候,整天的工作就是在打字、複印、速印,有時一天要印上百份材料。備感苦悶的肖桂國,在和很多同到基層的同學交流時才知道,原來大家的狀況都差不多:沒有洗澡的熱水,得燒柴火來加熱;手機信號不好,得跑到樓頂某個位置打電話……寂寞、枯燥、乏味、無聊,極大顛覆了他們想象中的官場生活。

  基層的苦澀,覃夏也深有體會。她2005年7月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從繁華的廣州回到相對落後的廣西貴港城北區港城鎮政府工作,主要在黨政辦打雜。“當時港北區的科室,一個科室就一台電腦—可那時我已經有筆記本電腦了。”在覃夏看來,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而是觀念問題,總感覺當地政府沒現代發展的意識,大家關心的東西根本就不一樣,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

  在基層,抓計生和維穩是主要工作。盯緊越級上訪的百姓,並和相關部門聯動一起截訪;整天跟在領導屁股後面,平時做著枯燥乏味的會議記錄;負責“保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讓黨員學習領導講話,並提交讀書筆記……這和覃夏當初想的“去做一些關心民間疾苦的事情”,相去甚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