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持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12-22 08:26:20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本月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多日跌停或接近跌停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尤其是業內人士,更是關心人民幣匯率的巨幅波動會否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形成影響。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文章認為,短期波動絕對不能也不會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取向。

  文章稱,回顧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就可以發現,市場化一直是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始終堅持的方向。1994年1月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範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2005年7月21日中國再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後,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此同時,深化外匯體制改革,理順外匯供求關係、加快外匯市場培育,市場決定匯率形成的技術平台基本形成,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加。2010年6月19日,中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總體而言,17年來,在外匯供求關係的作用下,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總體保持了穩中趨升的走勢,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於合理均衡水平。1994年匯改以來至2011年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36.9%。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58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分別排在第13位和第10位。

  本月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連續多日觸及跌停,主要反映了美元需求旺盛,但美元需求旺盛和人民幣匯率的下跌並不代表熱錢的大規模流出。根據外管局數據可計算出,10月的收匯結匯率為61.67%,較9月的68.2%驟跌6.53個百分點;付匯售匯率63.7%,較9月的59.1%增4.6個百分點,這說明結售匯順差的減少更多的是由結匯減少導致的,售匯雖有所上升,但尚不能表明熱錢大規模流出。那麼,近段時間為什麼美元需求旺盛?一方面,臨近年底企業集中購匯以應付正常貿易往來,導致對美元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在短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一些急於購匯的進口企業或出國居民擔心人民幣貶值,欲提前購匯以避險和保值。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在岸匯率與離岸匯率之間的價差持續,一些在境外有子公司的大企業在內地買美元,在中國香港市場賣美元進行套利。由此可見,對美元需求上升,更多的是源於國內私人部門資產轉換,即人民幣資產轉成美元資產,而並非是美元的大規模流出。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人民幣還會重回穩中有升的軌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