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肖鷹:藝術投資與藝術之觴

http://www.CRNTT.com   2012-01-11 15:22:52  


清華大學教授肖鷹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中國藝術投資過火,不僅表現在資金投入的瘋狂加劇,而且表現在對藝術品的鑒賞判斷的盲目。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藝術品的真偽鑒定力的喪失。案例: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拍出了名為《人體蔣碧薇女士》的“徐悲鴻油畫”;近期,即該作品被拍出一年以後,此畫的親歷者指出:這是一張以學生習作充真品的偽作。其二,對藝術品的藝術鑒賞力的喪失。案例:范曾畫作價值格近年攀高不下,儼然成為當代中國畫的“最高代表”;但其畫作不僅手法平庸,而且嚴重模式化,而且以“流水線作畫”完成,它在藝術市場的“攀高”,完全來自於權力、資本與媒體共盟。”清華大學教授肖鷹近日在其文章“藝術投資與藝術之觴”中如是評說。該文詳論如下: 
 
 一、 藝術收藏與藝術保護

  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從來不是重合的,也不是分離的,而是在交差反射中共存的。在蒙昧時代,藝術是人類族群“掘地通天”的巫術,感天地泣鬼神是藝術的動機;在專制時代,藝術是君王統治權力的工具,歌頌專制甚至暴政的“神聖權力”是藝術的宗旨;在自由時代,藝術被用作個人自由的表現,張揚個性、自我表現是藝術的精神。然而,藝術從來沒有這樣單純整齊地從屬於它的時代。神秘、權力和自我,始終交差反射在不同的時代,藝術的真正生命動機,是德國哲學家阿多諾多闡述的“非同一性美學”――藝術不是它所是。(《美學理論》)

  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土多德以來,藝術被定義為“自由的技藝”之一。所謂“自由的技藝”,即超越基本生存需要而服從於理性追求的技藝。(《形而上學》)藝術的超越性要以專業化為前提,並且需要獨立性作保障。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對於藝術發展具有重要變革意義的事件是藝術贊助人的出現。藝術贊助人為重要藝術家提供經濟資助,得到的回報是收藏被贊助者的部分作品。藝術贊助,不僅提供了藝術家的生活資源,而且保障了藝術家的藝術自由。如果沒有以當時最顯赫的梅迪奇家族為代表的藝術贊助人的贊助,我們是不可能看到文藝復興藝術照亮世界的輝煌的,我們今天在博物館所看到的當時的傑作,主要都是這些贊助人的收藏。值得注意的是,羅馬教皇朱立葉二世雇傭米蓋朗琪羅描繪《西斯廷天頂畫》,就是以贊助人的姿態“聘請”而不是“役使”這位天才藝術家;正因為這位教皇認可了藝術家的藝術家的創作自由,他才可能容忍自己焦急的等待八年之後,才看到這個打破宗教繪畫常規、具有繪畫革命意義的天才作品的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