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秦輝:《論語》是怎麼成為經典的?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14:17:52  


 
喪家只緣周變秦,坑儒皆為古非今
  
  所以,像黑格爾這樣的西方人看到《論語》這樣充滿了淺白“大實話”的書便對儒學乃至整個“中國哲學”不屑一顧,固然是蔽於偏見——不讀六經,只憑《論語》來妄評儒學,這與只憑《毛主席語錄》來妄評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樣嗎?而今天有些人把《論語》抬高到近乎“儒家聖經”的程度,那也有似於當年把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語錄》說成是馬克思主義“頂峰”一樣,今天的“《論語》熱”對於儒家,與當年的“語錄熱”對於馬克思主義,到底是弘揚,還是糟蹋呢?真值得研究。

  孔子幾乎花畢生精力來搜集、整理、編輯周代典籍,包括形而上學(《易》)、政治文獻(《書》)、社會倫理規範(《禮》)、官民文藝遺產(《詩》)和歷史紀錄(《春秋》)等,他這樣做當然並不是僅僅基於學術興趣。 

  孔子以及後來的孟子,都生當近代以前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上發生最劇烈變化的“周秦之際”,對於這個時代的變化,他們都覺得是禮壞樂崩、山谷陵夷、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因此他們感時傷懷,積郁難平,憤世嫉俗,疾首痛心。孔子在整理典籍中寄托了他對現實的抨擊和對他所想象的“三代”黃金時代的憧憬,並表達了他要“興滅繼絕”、“克己複禮”、挽狂瀾於既倒、復興周公之道、重振“三代”文明的希望。然而這些希望不斷破滅,滿腔悲憤的孔子在“乘桴浮海”、“居九夷”的感嘆中,懷著“吾道窮矣”、“哲人其萎”的憤懣,賫志以終。

  顯然,孔子不是個趨炎附勢、歌功頌德的人。他對當時社會和統治者,誇獎不多,指斥不少,尤其是對活著的統治者幾乎沒好話——死去的“先王”可以是完人,孔子也沒少對之歌功頌德,然而他們已經死了,不能給孔子以恩寵,而活著的統治者對這樣的“哭廟罵殿”則是很不待見的。因此五四以後的激進派有稱道孔子的,說他是“革命家”,這自然是誇張,揭竿造反這種事孔子不會幹。但他是當時的“異見人士”則毫無疑問。

  對孔子,不管是褒還是貶,都得從這點出發。過去反孔批孔的,說孔子對現實不滿是“歷史倒退論”、“今不如昔論”,是“九斤老太”,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複辟狂”。幾十年批儒,孔子最大的罪狀就是這個。而褒孔揚孔的,則說孔子的這種不滿是“知識分子的社會批判精神”,是“獨立人格”與“社會良知”的體現。總之,複古倒退也罷,批判精神也罷,相反的評價針對的是同一個事實:就是孔子對現實不滿。

  那麼孔子對什麼樣的現實不滿?當然就是對“周秦之變”不滿。在當時的劇變中,孔子是維護周制,主張複古,宣傳“王道”,反對最終導致秦制的“霸道”的。而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另一股潮流,即法家,則是推動秦制的。周秦之變背後的思想衝突,主要就是所謂的儒法鬥爭。過去我國史學界在意識形態影響下形成的“社會階段論”曾經認為周秦分別屬於“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而且把秦以後的政治結構稱為“封建專制主義”。於是維護周制的孔子就被斥為“複辟奴隸制”的反動人物,而漢武帝以後被尊崇的董仲舒式的新儒學又被斥為“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代表。

  今天已經沒有什麼人再這樣講了——人們一方面知道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奴隸社會”,另一方面也知道漢語傳統所謂的“封建”、即封邦建國諸侯林立的西周宗法貴族政治與秦以後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帝國“專制主義”是差異很大的兩回事。在這個意義上,孔孟時代的古儒確對秦政式“專制主義”十分拒斥。當然這並非像一些以現代觀念拔高儒家的人講的那樣是因為古儒中有什麼“自由民主”因素,而就是因為孔孟弘揚的是以宗族認同、小共同體本位、大宗封建小宗、封臣依附於封主、封主保護封臣為基礎的周制,他們是以“封建”反“專制”、以貴族政治抵制皇權-官僚政治的。

  還有一些人雖然不具體相信什麼“五種形態”,但總相信歷史進化論,認為後來總比先前好,後來的秦不管是什麼“社會”,總比先前的周“進步”,而孔子要“複古倒退”,總是不對的。這種看法問題也很大,姑且不說“後來總比先前好”的庸俗“進步史觀”能否成立,就算“後來”確實更為“進步”,它也並非不能批判、反思,否則社會怎麼能繼續“進步”?而這種批判利用過去的資源、採取“複古”的形式,在世界史上其實甚為常見。中世紀晚期西歐著名的“復興”運動(過去譯為“文藝復興”不確,而且望文生義容易誤解)不就是以複希臘羅馬之古為標榜的嗎?它是“複辟”了古希臘羅馬的所謂“奴隸制”還是推動西歐走出中世紀邁向近代化,不是很清楚嗎?

  所以對於孔子的複古、“從周”,我們既不能閉眼不看,而把夫子看作個超時空的神仙,捧成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說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古今而皆能的空話大話的“聖人”,也不能抓住“複古”就罵他“反動”,似乎“先進分子”就只有滿嘴摩登一身時髦。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加給古儒的罪名是“以古非今”。而今天我們論孔子,當然要討論這“古”當不當“以”,但更要討論這“今”該不該“非”。——這且按下不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