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日售債 人民幣國際化新起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1-17 08:21:46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不久前,日本首相訪華,其外交活動的一個重要成果,便是雙方就日本購買中國國債、促進雙邊貿易的人民幣結算達成一致。據分析,日本可能最多將購入相當於100億美元規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如果成功購買,日本將成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持有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

  這一事件意義何在?廣州日報發表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賀力平文章分析,它對中國及國際金融關係發展具有三個突出意義:

  第一,國債向國外官方機構出售,是人民幣走向全面可兌換進程中的一步,顯示中國繼續朝著對外金融開放的基本方向邁進。

  一般說來,一國貨幣對外可兌換性可分三種基本情形:經常賬戶下的可兌換,金融賬戶下的可兌換和官方賬戶下的可兌換。人民幣經常賬戶下的可兌換業務1996年就實現了。

  金融賬戶下的可兌換涉及跨境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貿易融資、商業銀行信貸和跨境存款等。人民幣此項業務近年顯著提高,但進程不平衡。

  官方賬戶下的可兌換性是通常被忽略的一個領域,其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成員國,中國以人民幣交納份額,事實上形成了通過這個渠道並在約定程度上的人民幣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他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可兌換關係。當然,這個規模很有限,尚不是主流渠道。

  國債市場對外開放中官方渠道與私人渠道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相對後者具有更多的穩定性,從而風險程度較低。兩者之間也有密切聯繫:先向官方渠道開放,然後向私人渠道完全開放。這樣,中國對外金融開放就算全部完成,人民幣就實現了充分可兌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