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權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10:41:48  


 
當代知識分子面對更多誘惑

  但是,這種知識的“良知”在很快消失。今天,中國的知識分子面臨外在世界的無窮的壓力和誘惑。傳統上,知識分子所面臨的壓力和誘惑只來自權力。物質和經濟利益對傳統知識分子的影響即使有,也不具實質性。在“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裡,知識分子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們稱知識分子為“清高”,也就是說,他們和經濟利益不是一體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是知識分子的信念。現在呢?現在的知識分子面臨權力和物質利益雙重的壓力和誘惑。中國知識分子在數千年農業社會裡一直堅持的“良知”精神,在現在商業革命的衝擊下很快就解體了。失去了這個“忠誠”的群體,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里面只剩下“依附型”知識分子了,要不依附權力,要不依附利益。

  體制內依附型知識分子現在也很複雜。傳統上只有儒家這個群體,但現在有很多群體。依附類型的多元化至少有兩個條件。首先是當今社會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了,掌權者需要相應多元的支持和依附者。其次,這也說明了權力這方面正統意識形態的衰落這個事實。儒學是傳統王權的意識形態,數千年不變。但是今天的政權已經沒有像儒學那麼強大的意識形態了。在此情況下,掌權者就會到處尋找多元知識的支持,什麼有用就借用什麼。所以,即使是“依附型”知識群體中,不同的次群體之間是互相矛盾,甚至互相衝突的。

  各個次群體拿什麼來依附和支持權力的呢?簡單地說,有二。一是從西方輸入的知識,二是從中國傳統承繼的知識。輸入的知識包括馬克思主義和各種版本的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民族主義等等。承繼的傳統知識主要還是儒家學說。在改革開放之後儒家學說有了很快的複興,主要體現在所謂的“國學”運動中。無論是西方輸入的還是傳統承繼的,都是為現存政權辯護的。當然,人們很容易發現這兩者之間的深刻矛盾。不管怎樣,這兩者都希望自己能夠影響權力,並且成為權力者的意識形態。辯護者對他們所持學說的信仰,並不亞於歐洲中世紀教會對宗教神學的信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