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全球化中的東亞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2-05-15 08:06:38  


 
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

  不過,在這一波全球化面前,東亞社會也和西方社會那樣,沒有免除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今天,東亞各經濟體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嚴峻的挑戰,東亞模式正接受考驗。這裡至少有兩方面的因素。客觀上說,作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東亞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經濟危機的衝擊。所有東亞經濟都是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體,高度依賴於西方經濟體。世界經濟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東亞經濟。不過,這裡也有主觀上的因素,即這些經濟體逐漸失去自己往日的“戰略性”,越來越具有西方經濟體的特征。

  日本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西方。在上世紀8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破產之後,日本改變了自己特有的經濟運作方式(例如強調政府作用、企業終身雇用制等),力圖引入西方式新自由主義經濟競爭模式。不過,現在看來,不僅沒有成效,反而在惡化經濟情況。日本社會仍然難以適應西方新自由主義式的競爭模式。此外,也和西方一樣,日本的大眾民主現在已經很難產生一個有效的政府。傳統上,自民黨內部通過各種協調機制達到共識,但現在執政黨和反對黨之間,在很多政策上正在向“互相否決”型政黨體制演變。韓國在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政府把“危機”轉變成為機會,大力進行經濟改革。2008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對韓國影響並不顯著。直到到目前為止,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韓國政府仍然能夠繼續扮演一個積極角色。政府的政策並不是被動跟隨“民意”,而是在塑造“民意”,克服來自民粹主義的壓力,領導國家的經濟發展。不過,政府跟隨民意治理社會的趨向是很顯然的。

  台灣和香港的經濟現在越來越依賴中國大陸。在產業轉移方面,和西方一些經濟體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這兩個社會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香港缺少一個有效的政治領導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積極作用的同時,協調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台灣的民主化比較和平,但民主化所帶來的過度政治化,對經濟運作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在上世紀90年代,台灣和新加坡的人均GDP處於差不多的水平,但現在台灣的人均GDP只是新加坡的一半還不到。同時,隨著民主化進程,民主化有很濃厚的民粹化味道。政府官員簡單跟隨“民意”,著眼於短期利益,有利於長遠經濟發展的政策很難到位。其中一個結果就是,政府的社會開支越來越大,債務嚴重。台灣如何逃離“歐洲式”福利社會危機,是其面臨的艱巨任務。新加坡到目前為止理性地追求著自己的發展模式,也有效避免了其它東亞經濟體的弊病。例如,新加坡不想盲目引入歐洲式福利社會,而是發展出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護模式。不過,隨著民主的大眾化,新加坡發展模式也在接受挑戰。

  總之,在全球化面前,所有東亞經濟體也面臨產業轉移、就業不足(新加坡除外)、內部的收入差異日益加大、社會分化嚴重、政府權力趨向弱化等等挑戰。因此,也和西方一樣,東亞這些經濟體也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問題。無論一個社會過去創造了如何的輝煌,不進則退。繼續的輝煌源自繼續的變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