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赫欽斯與芝加哥大學名著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9:14:58  


赫欽斯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期間,主持了美國高等教育史上最激進、最徹底、最全面的通識教育改革。
  中評社北京7月3日訊/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赫欽斯認為,學生應先接受自由教育,先具備一個“人”的條件;而後才接受專業教育,再養成其專門的職業才能。這種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古典名著來進行。此間中國周刊日前登載文章“赫欽斯與芝加哥大學名著教育”:

  1929年11月19日,赫欽斯就任芝加哥大學第五任校長。這是芝加哥大學建校以來第一次正式的校長就職典禮。就職典禮隆重宏大,連創始校長哈珀都沒有機會享有這樣的榮耀。

  赫欽斯在就職演講中,提出了芝加哥大學今後發展的一些初步觀念和設想:突破系科界限形成大學共同的事業和項目,注重整體而不局限於院系;延續自由傳統,用新觀念進行教育實驗,加強本科生教育。很少有人預料到,這些計劃將成為大學乃至全美爭論的開端,尤其是採用西方名著課程來培養新型大學生這一計劃。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隨著工業化、商業化和壟斷資本主義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美國社會進入金錢、權力和利益相勾連,注重市場、實際和效用的時期,這些特性也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從而產生了諸多亂象。

  當時美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教育實施上日益趨向科學教育、職業教育及專業教育,實用重於學術。在課程方面,大多數高校過分迎合學生個人與社會的實際需求,注重提供給學生實踐工作的訓練。在教育評價上,大學教育評價也日漸流於形式化、數量化和機械化。學分制、成績等級、修業年限等數字紀錄,成為衡量教育成敗的標準。

  在研究方面,大學為了配合社會、經濟、工業的需求,研究的主題熱衷於實用,側重科學工業方面的專門研究,並積極轉向經驗性實證研究;大學系科為滿足這些需求,愈分愈細,研究題目,日益偏狹,形成大學各學科之間的隔閡與孤立;強調人性教養的人文學科地位一落千丈,即便存在也作為專業研究的領域而不再是陶冶教養人性的內容。各個公私立大學,為提高自己的聲譽,爭相以高薪延聘能吸引資源的名教授,而不管其教學能力、研究項目是否適合本校,不問其是否能真正擔負對學生智性陶冶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