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如何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2-07-04 08:06:03  


對於處於產業發展轉型期的上海,如何利用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應成為重點研究課題。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今年4月21日出版的 《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了保羅•麥基里的評論《第三次工業革命》,文章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於18世紀晚期的英國,以紡織工業機械化為特色。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里,使用機器而非手工製作產品的科技開始如星星之火傳遍整個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20世紀早期的美國,以流水作業線為標誌。流水線生產開創了大規模生產時代。隨著生產的數字化,第三次工業革命現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者斷言,隨著製造業數字化進程的加快,直接從事生產的雇員數量將下降,勞動力成本的比例也將隨之下降,整個製造業領域將煥然一新,高端製造業將重回發達國家的懷抱。

  解放日報發表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建勛文章表示,對於處於產業發展轉型期的上海,如何利用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應該成為重點研究課題。

  首先,要充分研究此次工業革命所具備的主要特征。

  其一,它改變了製造業原有的投入方式。傳統工業文明的崛起是以大量自然資源的投入為基礎的,但隨著現代科技革命的興起,新材料不斷湧現、3D打印技術廣泛推廣、機器人越來越方便地被使用,這將使我們能夠以較少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投入,就能達到規模化經濟的效果。這樣,生產將更有彈性,且勞動力投入將更少。

  其二,未來的製造業將遠離大規模製造模式,向更加個性化的生產模式靠攏。建立在虛擬製造技術基礎上的附加製造技術,已開始用於產品的個性化生產。如在3D打印機協助下,按照個性化要求打印出圖紙作為設計樣板,專門生產個性化汽車配件、定制iPhone手機、按照用戶的耳朵形狀量身定制助聽器等產品,由3D打印機製造的模具澆鑄而成或直接使用越來越多可打印的材料進行生產,將成為一種趨勢。

  其三,製造業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巨型跨國公司的誕生周期將越來越短。製造業企業可以通過在線獲取生產所需要的各類協作服務,使生產要素的配置成本降到最低;各類專業化的產品銷售通過互聯網等新型物流信息傳播手段,使擁有最新款式的消費品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行銷全球;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將讓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家如魚得水,推出新品變得易如反掌且製造和銷售成本更低。其四,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出現了一批新型的高技術服務業。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服務業和製造業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同時數字化發展帶來了原有服務業部門的重構。

  此外,要跟蹤研究此次工業革命對上海產業形態所帶來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