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炮擊漁船 俄羅斯為何總霸氣外露

http://www.CRNTT.com   2012-07-30 09:27:40  


俄羅斯2010年大閱兵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訊/俄羅斯邊防軍炮擊中國漁船事件後,媒體發現他們素來就有“開槍開炮”的傳統,比如2006年一名日本漁民就被開槍打死。一位接受俄新社採訪的中國駐俄記者也說,俄碰到別的國家也都這麼做,這是其“慣用外交路線”。 

  俄羅斯的外交的確以強硬著稱,經常可見“尚武好戰”的氣息,給人的感覺霸氣的俄羅斯可不是好惹的。

  俄羅斯為何總是這麼霸氣外露,而很少韜光養晦呢?

霸氣外露的基因 
 
  先天:從出生到成長,民族血液裡就有霸氣在

  “出生時”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古羅斯時期由於氣候等多種原因, 農耕文化沒有充分發展。生產方式是農耕和畜牧業相結合, 人們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主要栖身於森林和草原。一方面, 大自然的神秘莫測,激發了他們與自然抗爭、征服自然的勇氣和毅力;另一方面, 由於四周侵襲不斷, 人們經常處於戰爭的威脅和備戰狀態之中, 就這樣, 在與自然和敵人的不斷搏鬥中, 勇士受到人們的尊祟, 逐漸產生了力量崇拜和尚武的精神。

  又在“兒童時期”受到外來好鬥民族的影響:關於古羅斯國家的起源有不同的學說,其中有代表性的認為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蘭人(即從瑞典向東征服的一支民族)幫助古羅斯人建立了國家(留裡克王朝)。瓦蘭人在幫助古羅斯建國的同時也將其富於冒險和進取的精神帶給了羅斯民族。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俄羅斯人喜歡“決鬥”。一些分析還認為,早期的地理和歷史因素奠定了這個民族的兩面性,一方面勇敢、不理性、好走極端,另一方面又服從、很有集體意識。
 
  後天:東正教的“救世主情結”為霸氣提供了崇高的信仰支持

  公元988年,基輔大公使羅斯民族皈依基督教。後來羅馬帝國的分裂導致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1461年,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被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所滅,東正教的中心轉到莫斯科,俄國出現了把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的說法。俄羅斯人於是有了一種崇高的使命感,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肩負著捍衛和發揚基督教的歷史使命,就是不信教的人,也深深受到“救世主情結”的影響。他們不怕為信仰而獻身,希望能對外輸出價值觀,所以相當強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