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保羅-戴維斯:香港金融中心吸引力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2-08-02 09:01:11  


 
  近期有關上海有意吸引海外企業來滬上市的傳言越來越多。野村證券(Nomura)駐倫敦的股票資本市場全球主管肯•布朗(Ken Brown)表示,多家歐洲企業正在認真討論是應爭取在香港上市,還是等待赴上海國際板上市的條件成熟。

  駐上海和北京的銀行家們表示,國際板的大部分基礎工作已經完成,中國監管部門對於國際板的運作方式有清晰的認識。部分銀行家聲稱,國際板或於明年迎來首個公司掛牌。由於匯豐(HSBC)在歷史上和現階段都與中國內地聯繫緊密,市場預計該公司有望成為首批申請在國際板上市的公司之一。但一位駐上海的銀行家表示,短期內任何公司都不太可能在國際板掛牌。他指出:“我認為國際板對於將上海建設成股票交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來說非常重要。但目前還有很多其他項目,國際板並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銀行領域,中國已開始放鬆對存貸款利率水平的控制。這一重大舉措——以及允許香港銀行在前海特區開展業務——將有助於促進行業內競爭。銀行將被迫一方面努力吸引儲戶存款,另一方面以更高的貸款利率向一些風險更大的項目放款。

  未來資產的經濟學家楊婕表示,以上措施將為進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礎。在放開利率控制之後,中國還可能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並取消資本項目管制,這將開放中國的銀行業、使其直接面對國際競爭。她指出:“在全面放開前,國內銀行之間必須先行充分競爭,同時必須發展出容量更深的資本市場。”

  由於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體系多年來一直以向政府支持企業發放貸款為主,發生虧損的風險最終會由政府承擔,因此以上演化進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去年卸任的中國銀監會首任主席劉明康認為,受上述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影響,上海和深圳要想成為主要金融中心可能還需要20年的時間。

  劉明康指出:“積累國際經驗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希望我們的發展速度能夠跟上香港,但我認為上海和深圳距離國際金融中心仍有很大差距。”

  劉明康表示,國際化人才是建設金融中心的關鍵,政府必須考慮降低個人所得稅率。

  由於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後監管政策顯著收緊,市場人士開始擔心,相對於監管嚴格的紐約和倫敦,金融企業是否會更傾向於選擇赴監管相對寬鬆的香港和新加坡發展。在某些領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這種現象,例如新加坡就通過稅收優惠以及有限的監管干預努力吸引更多的對衝基金進駐該國。但對衝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設在亞洲的對衝基金資產規模在全球對衝基金總規模中所占比重仍只有4%,而且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設在中國的對衝基金。不過,香港和新加坡目前都在收緊股票市場監管要求,而在銀行領域它們除了執行《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別無選擇。兩地在執行《巴塞爾協議III》的具體時間選擇上或有一定自由,但該協議對銀行的整體資本金要求以及風險計量方法都已做出了嚴格限定。

  金融企業可能依然認為香港和新加坡很有吸引力,因為兩地金融界與監管當局關係密切。夏佳理承認,香港社會各界之間的建設性對話有所增多。但他警告稱:“這並不意味著監管當局或者交易所態度軟化。不要將協商錯誤地解讀為給監管套利創造機會。”

  在楊婕看來,即使未來上海確實超越了香港,後者也不會因此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為屆時國際金融業務的規模將數倍於當前水平。

  她表示:“也許未來香港需要和上海或深圳分享蛋糕。但只要蛋糕的絕對規模持續擴大,香港就仍能從中獲益。”

 (2012年08月02日07:31 來源:和訊網 作者:保羅-戴維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