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國家競爭力走強勢頭在放緩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9-10 08:22:48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訊/在日前發布的具有指標意義的《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的競爭力排名較去年下降三位至第29位。儘管這個排名依然大幅領先於其他金磚國家,但從專業角度分析,似乎中國近些年來一直走強的國家競爭力有趨於放緩之勢。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從中國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競爭力比較來看,尤為關注的是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這四個工業與金融強國的表現。美國排名儘管已是連續第四年下滑,但考慮到美國修復金融業本身就需要五年左右時間,而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產業近年來又面臨中、德等國以及價值窪地國家的競爭擠壓,因而出現下降是較為理性的競爭邏輯延伸。因此,德國的表現尤為值得重視,這個以深耕製造業競爭優勢為突出特征的工業強國,這些年來對金融發展一直保持著足夠理性,如今已是歐元區的一盞明燈。如果不出意外,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都將在主要經濟體國家競爭力競賽中保持領先。英國穩居頂層分工大國之列的經驗同樣值得借鑒。金融危機以來,英國儘管受累於全球經濟與金融一體化的衝擊,經濟一度陷入衰退泥淖,至今仍未恢復元氣。但在歐洲主要大國中,英國與德國一道,成為最穩定的兩大強國。這得益於英國高明的國家競爭戰略。英國人深知,自身沒有多少資源禀賦,在失去世界工廠地位與英鎊本位制之後,要想保持在全球頂尖層面的競爭中的領先地位,一方面必須利用極為有利的地理文化優勢以及依然在全球“吃得開”的一系列金融符號,同時借助美國的力量,輔之以高明的貨幣競爭戰略,才能確保世界第二金融強國地位,另一方面,必須確保作為世界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應有地位,著力落實製造業發展戰略的七大行動計劃,才有可能占據製造業全球價值鏈高端。這種在絕對實力下滑時注意運用金融杠杆和技術創新維繫競爭優勢的做法,著實飽含著國家智慧。至於日本,儘管依然在消化1985年所簽“廣場協議”留下的後遺症,經濟始終難以走出“五萬億美元”陷阱,但憑借扎實的科技基礎、不乏全球配置力的跨國公司以及良好的社保體系,仍是與美、德並駕齊驅的一流經濟強國。

  可以說,上述四大經濟體既有具備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產業和金融資本,也有一大批凝聚前沿軍事科技並具有民用轉換能力的超級尖端企業,這確保了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全球製造業領域占據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位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