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官員“微素養”

http://www.CRNTT.com   2012-10-17 11:30:30  


 
  “你念不了的話,這邪惡的機器就會毀了你。”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喬治五世國王指著麥克風向喬治六世傳授初入廣播時代的感受。

  這在微博時代同樣適用,只不過微博要比廣播複雜得多。微博是最便捷強大的“麥克風”組合:“當你的粉絲超過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像一本雜誌;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你就是一家電視台;超過1億,你就是中央電視台。”

  當然,這裡沒有邪惡之分。微博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工具本身並沒有天然的立場,就像一把菜刀,既可以行惡,也可以揚善,就看如何正確使用了。這就關乎官員的“微素養”。

  “自媒體”亟需“微能力”

  沒有微博,就沒有“打通任督二脈事件”。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以打通任督二脈為內容之一的真氣運行培訓班早就存在,例如2011年11月的“甘肅省疾控中心職工真氣運行培訓班”,2012年4月的“甘肅省市(州)疾控中心職工中醫真氣運行培訓班”。

  此外,還有甘肅省愛衛辦、省健康教育所、甘肅省金昌市衛生局、慶陽市衛生局都先後舉辦了類似培訓班。

  2012年2月,甘肅省衛生廳還以紅頭文件的形式發布了《關於號召全省醫務工作者學習運用真氣運行法的通知》。

  這一切在此次“打通任督二脈事件”之前,一直被視為甘肅省醫療衛生系統一項日常、積極、正面的工作在推行與宣傳。“大部分學員已打通任督脈”的說法也在宣傳中時有出現,既沒有引起關注,也沒有招來質疑。

  即便最終引起軒然大波的“甘肅省醫務人員真氣運行學骨幹培訓班”,其報道也早在5月22日就已經發布在甘肅省衛生廳網站。一如既往,十分平靜,直到23日這條信息被轉到微博這種“自媒體”輿論場上。

  這不是第一個關於政界的微博輿論熱點,也不會是最後一個。2009年微博進入中國以後,從“宜黃拆遷”到“微博開房”,從“郭美美事件”到“懸浮視察”,每隔一段時間,官員面對微博的不適應,總會以各種熱點事件的形式表現出來。

  不適應源於相關素養、能力的缺乏。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張建軍梳理說:“從網絡論壇、博客到微博,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不斷考量著政府與官員的新媒介能力與素養。”那麼,微博這一新媒體對官員的素養提出了哪些挑戰呢?官員又應對如何呢?

  2012年5月,《決策》雜誌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等省市開展了“官員需要哪些‘微素養’”的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41份。其中69.6%的開通微博者中,一半進行了實名認證。

  當問及“微博對官員的素養提出了哪些挑戰”時,與普遍的認識不同,僅有9.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現有的話語體系與語言藝術不適宜‘微時代’”,所占比例最低。在被調查者看來,微博給官員素養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對官員非權力影響提出更高要求”和“對政府部門的作風、形象、誠信提出更高要求”,兩者所占比例最高,均為20.5%。

  其餘13%的被調查者認為微博對官員信息辨別與應對能力提出挑戰,16.4%的被調查者認為微博對官員引導輿論的能力提出挑戰,17.8%的被調查者認為微博帶來的開放、透明環境對官員相關能力提出挑戰。

  當問及“官員應對微博的素養與能力是什麼狀況”時,沒有一個被調查者選擇“很好”,56.5%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43.5%認為“較差”。

  顯然,被各種新媒介,尤其是微博包圍的官員,亟需學會“新聞執政”,提升自身的“微素養”與“微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