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陶短房:美國大選中的中國正能量與負能量

http://www.CRNTT.com   2012-10-19 09:34:24  


 
  此次中國話題格外火爆,原因不外以下幾條。

  首先,中國已今非昔比,是被大多數美國人看作世界第二、甚至第一大國的國家,利益交集和衝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能夠被兩個候選人“記掛”的地方自然也會多;其次,和以往現任總統因需為過去4年對華政策負責而投鼠忌器、在野候選人一邊倒猛攻不同,此次奧巴馬在任內屢與中國發生貿易糾紛,而羅姆尼卻有“貝恩資本”的“前科”,有攻有守,自然話頭更多;第三,本屆大選被歐洲媒體稱為“美國歷史上負能量最多的一屆”,雙方投入前所未有的資源於競選造勢廣告,用一切手段相互拆台和攻訐,水漲船高,潑出來的、針對中國的污水自也前所未有的多。

  然而中國和美國不僅是對手,也是相互依存的兩大政治、經濟體,中美兩國是世界上彼此矛盾最多、共同利益也最多的一對奇怪“夥伴”,它們也許永遠不會成為親密夥伴,但也注定不會真的反目成仇,對這點,任何一位頭腦正常的美國政客都心知肚明。曾在選戰中作出激烈反華姿態的尼克松,最終成為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揚言“上任後就和中國斷交和台灣複交”的裡根,真的當選後很快和中國結成“反蘇統一戰線”,其任內8年被公認為中美關係的蜜月期;同樣在選戰中對中國秀過肌肉的克林頓、小布什,最終也走上了和中國“邊爭執邊合作”的常態之路。且不說羅姆尼一旦上任,多半不會真搞自己說的那一套,就算真搞又如何?唯一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名單的克林頓,不是很快就悄悄掉頭了麼?

  皮尤中心9月18日民調顯示,2/3美國人認為當前美中關係較好,55%認為美中應建立強有力關係,而在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商界等人士的“專家群體”中,這一比例高達84%,對於兩位候選人在中國話題上的頻放狠話,佩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前國務卿基辛格等都提出過嚴肅批評。傳統上,共和黨比民主黨更注重自由貿易原則和實用主義外交,因此對華政策也更務實,選戰時期是所謂“民粹最大”,一旦選完,就必然切換回“專業化模式”。

  還應看到,有時候選人之間是“為反對而反對”,如聲稱“堅決設立對華貿易壁壘”的羅姆尼,也是反對奧巴馬輪胎禁令最力的,因為不說前一句話會得罪保守派支持者,不說後一句話又違背共和黨自由貿易的基本立場,會得罪傳統派共和黨人,所謂“原則立場”,在選舉邏輯中不過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