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藝術品市場的崛起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2-11-01 13:33:52  


香港高古軒畫廊展廳一角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訊/近兩年,內地畫廊紛紛瞄准香港市場,亦安、偏鋒、百雅軒等行業領軍者先後入駐香港;不久前,內地兩大拍賣巨頭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也正式進駐香港,嘉德香港首拍告捷,保利也即將於下月舉行香港首拍……領跑者的身後還有多路躍躍欲試的大軍。香港究竟有何藝術魅力吸引著眾多“掠食者”蜂擁而至?特邀香港畫廊協會聯合會會長徐錦熹談談她眼中——

香港藝術品市場的成長史

  近幾年,香港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國際藝術品中心之一。一個健全而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產業,勢必需要一個完善而多元的發展平台。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裡,拍賣行、博覽會、畫廊與藝術金融市場一定是並蒂發展,進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目前的香港,這幾個方面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

  作為世界第四大藝術品拍賣市場,香港的知名拍賣行達十幾個,其中包括世界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蘇富比和佳士得以其遠見與實力,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進駐香港,帶動其他國際及亞洲拍賣行一起,成為香港藝術品市場的核心力量。他們最初利用當時香港作為古董交易中心的優勢,以中國畫與古董打入市場。現今,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家行業巨頭已分享了全球近一半的交易量,而香港也成為他們繼紐約和倫敦後的藝術品拍賣第三大市場。

  隨之而來的是藝術博覽會及古董博覽會。其中,亞洲國際藝術古董博覽會(AIAA)及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Fine Art Asia)於2006年相繼成立。這些古董博覽會漸漸培養了一群收藏家,促進了香港藝術圈的發展,其成果是令香港如今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古董交易中心之一。

  2008年,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HK)開始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打造國際級藝術品市場的關鍵一步,為香港帶來了國際級的頂尖的藝術博覽會。2011年,博覽會被世界最有名的巴塞爾藝博會母公司收購,這使得香港在藝術品市場取得了更大的優勢,奠定了香港作為全球古董及當代、現代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堅實地位,為香港帶來了更多商機和發展機會。

  至於在畫廊發展方面,香港目前大概有100家本地及國際級當代與現代藝術畫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可以稱為香港現代和當代畫廊的開荒期。當時著名的畫廊包括藝倡畫廊、漢雅軒、仁畫廊等。在那段時間,藝倡畫廊從外地引進了海歸派的趙無極、朱德群等,把他們從默默無名推廣到國際大師級別;漢雅軒則把當時尚未形成氣候的中國當代藝術帶到了西方;仁畫廊則通過與藏家合作,把吳冠中帶到大英博物館,在西方世界造成了非常大的轟動。可以說,早期畫廊通過自身的努力,對於香港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以及中西藝術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過去10年間,本地的很多當代藝術畫廊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Ora-Ora、安全口、奧沙、嘉圖等畫廊承接和發揮了多方優勢,逐漸發展成為連接中西方藝術的橋梁,成功把西方藝術家帶到了亞洲,同時把東方藝術家帶到了西方。2010年後,因為國際博覽會的推動,眾多國際頂尖畫廊紛紛在香港出現。短短3年間,有30多家畫廊進駐香港,當中為人熟識的有高古軒、本布朗、Sandaram、Malingue、白立方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