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孫立平:跨越“陷阱” 中國改革輸不起 | |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11:06:39 |
第三種思路:定型現有體制 這種思路沒有明確的表述,但卻是很多人內心裡的一種默契。這首先是源於對現狀的滿意感。在講到為什麼近些年改革的動力越來越弱,許多人都提到是因為日子好過,所以不思進取。首先是經濟在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政府的財政收入迅速增長,政府的日子好過;其次,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型企業的日子好過,銀行從破產的邊緣變成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國企從過去的虧損大戶變成盈利大戶。而在這背後,實質上是在過去30多年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在改革過程中形成的貌似過渡形態的混合型體制,最有利於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這種狀況使得我們需要對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過程重新反思。過去我們總是假定說改革或社會轉型有一個起點、有一個終點,起點就是過去的計劃經濟,終點就是市場經濟,擴展一點說就是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等等。改革和轉型的過程就是從起點走向終點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忽略了一種可能性,當我們從一個起點在往終點走的時候,中間每一個點上都有可能停下來,在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會逐步形成一種既得利益格局,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漸進式的改革,就更容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結果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說的“轉型陷阱”的形成。 轉型陷阱對中國社會的羈絆,來自結構與體制的雙重固化。其實,現在我們的社會中,一些問題的解決之所以很困難,不僅僅是在於既得利益集團對弊端的維護,也不僅僅在於這些問題和弊端本身有多麼複雜,這種困難更在於“糾錯困境”:對於這些問題,不解決會日積月累以至積重難返;努力解決的話,又會引起連鎖反應,甚至會挑戰體制的承受能力。正是這一點,給了既得利益集團以維護現有體制不變的理由。如果不能通過實質性的改革突破“糾錯困境”,將會出現的邏輯,我將其稱之為“飾錯依賴”。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一個錯要用十個錯去掩飾或彌補,十個錯要用一百個錯來彌補,這樣,路將會越走越窄。因此,要走出“轉型陷阱”,解決中國社會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必須要用實質性的體制變革走出這種“飾錯依賴”。 第四種思路:融合公平正義與普世價值 今天改革共識的形成,並不是因為人們開始重新認同過去那種造成利益關系嚴重失衡的改革模式,而是基於近幾年的現實形成的“不改也不行”,甚至“不改更不行”的認識。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看到新的改革共識重新凝聚的這種背景和原因,看到新的改革共識是針對什麼狀況重新凝聚而成的,那麼,也就大體可以看到,人們對於未來改革的期待是什麼,人們要求重啓的改革是一種什麼樣的改革。 改革新共識是在原有共識破裂之後的再次凝聚,形成改革新共識的這種背景明確告訴我們,現在是不改革已經不行,但按原來的老路子改也不行。在中國改革進行了30年後,之所以會陷入“轉型陷阱”,在很大程度上是過去改革模式內在的邏輯使然。如果僅僅是繼續過去的改革模式,20年後,我們有可能還會走回到今天。正因為如此,要真正有改革的再出發,就需要對原來的改革進行系統的反思,形成新的改革思路和設計。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