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益平:中國下一步怎麼走

http://www.CRNTT.com   2012-11-24 11:20:33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黃益平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訊/时代周报日前登载该报记者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的专访“黄益平:中国下一步怎么走”,内容如下:

  时代周报:你的两本新作《告别“中国奇迹”》与《超越奇迹:变革世界的中国改革》,都在谈中国经济如何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的问题,在你看来,“中国奇迹”诞生的原因是什麼,又为何面临转型?

  黄益平:毫无疑问,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成功,源于市场化改革。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非对称”的,即产品市场完全放开,而要素市场严重扭曲。产品市场放开后,有了市场信号,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決定生产;而要素市场扭曲,是指生产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能源的价格,这相当于给企业提供变相补贴,进一步增強了企业的竞争力,鼓励更多的生产投资和出口。通过这样的激励,一方面提高了经济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卻使得结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过度倚重出口和投资,同时由於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被挤占,导致內需不足,收入分配不公,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

  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运转不下去了,我们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把扭曲的要素市场纠正过来,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要素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比如由於劳动力出现短缺,劳动力价格(工资收入)在慢慢提高;在资本市场,影子银行、表外市场、信托产品高速发展,其实也是对过去金融抑制政策的一种反抗,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实际是资金的成本开始上升。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非信贷融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在第三季度超过信贷,这说明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已经在往前走;同时政府在主动调整一些资源价格,包括能源价格。

  原本要素成本的扭曲,或者说支持经济增长的低成本优势,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现在都在快速地消失。再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出口锐减,以及随著刘易斯拐点到来,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从过剩到短缺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过去的增长方式很难再持续,“中等收入陷阱”残酷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人均GDP达到了5500美元,这个时候低成本优势没有了,很多产业的竞争力在慢慢减弱,下一步怎么走,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时代周报:那么要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如何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