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韓自貿區的“江湖”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08:50:52  


 
  文章指出,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內含信任的因素,自由貿易區也是如此。雖然經貿往來更多的是利益的考量,但沒有彼此的政治互信,自貿區的內容也難以充實。貨物、服務、金融、勞動力都可以成為貿易的內容。而中日韓之間缺乏的恰恰是信任,尤其是在2012年,領土爭端成為中日、日韓關係的障礙。在11月26日,日本內閣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國民對除中韓以外的國家的好感度在提高,而對中國的好感度降至1978年有調查以來的新低,對韓國的好感度降至1997年以來的新低。在1838名調查者中只有4.8%的人認為中日關係還不錯,韓國總統李明博的獨島之行也使日本對韓國的好感度降至39.2%。可見,政治的不信任是中日韓三國自貿區的最大障礙。

  除了地緣政治方面的阻礙之外,中日韓三國之間還存在著“領導權”之爭,三國都是世界經濟大國,相比中日,韓國的經濟規模較小,但是人均GDP卻遠超過中國。日本的經濟總量不小,但是前景比較暗淡,看跌日本經濟的人不在少數。中國經濟的質量雖然不高,人均GDP較低,但是潛力巨大。中日韓之間誰將成為主導者?這是個問題。而韓國則想在日本之前與中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因為韓國與日本在對華貿易方面存在競爭。中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已經開始,而日本之所以加入三邊自貿區談判也是情勢所逼,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實在不利於日本經濟的復甦。

  中日韓三國之間缺乏強有力的紐帶,而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方興未艾,本次東盟峰會上,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6國啟動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而美國主導的TPP作為高級的貿易協定也“侵入”東亞。“制度過剩”是東北亞合作的問題所在,由於缺乏具有凝聚力的制度統合,多頭參與,最終使東亞經濟合作缺少核心骨架,如果中日韓三國能夠建立高級別的自由貿易區,則可以改變東亞高水平制度“短缺”的現狀。

  文章認為,中日韓三國自貿區啟動談判,從短期而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方面至少表達了三國財經界試圖“政經分離”的努力,將領土爭端區隔於經濟合作之外;另一方面,也釋放了一種和解的信號。三個國家都在2012年進行高層權力的交接,自貿區談判能夠進入軌道,也為新任領導人框定了方向。談判進程有可能中斷,但不能廢棄。

  文章最後說,中日韓自貿區不僅是一種經濟貿易的合作框架,也是東亞一體化的關鍵一步,更重要的是,這是在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如期”進行的。在未來東亞一體化的歷史上,自貿區將留下濃重的一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