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建立以民生改善為目的的城鎮化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4:35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保保障等由“鄉”到“城”的轉變。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自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小城鎮,大戰略”,到黨的十六大決議提出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一直到十八大報告,一系列黨的決議、中央政府的規劃,一直把推進城鎮化進程作為中國重要發展戰略目標之一。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文章認為,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保保障等由“鄉”到“城”的轉變。必須逐步改變傳統的增長導向型城鎮化模式,以民生改善為根本目的,不單純追求城鎮化速度,更關注城鎮化進程中人的生活質量的提高。

  一、中國城鎮化進展與問題

  文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歷程,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鎮人口迅速增加,城鎮化率大幅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城鎮化進程基本保持在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的水平上,遠高於同期世界城鎮化發展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的平均水平,也快於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城鎮化發展的速度。1978年到2011年,城鎮人口從1.72億人增加到6.9億人,城鎮化率從17.92%提升到51.27%,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城市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形成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1978年至2010年,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57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左右的人口,創造了4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台。

  三是城鎮建設成效明顯。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住房條件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熱電、綠化、環境衛生、電信等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擴大了城鎮人口容量,提高了城鎮現代化水平。

  四是城鎮布局日趨合理。從宏觀空間看,中國城鎮空間合理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正在形成,表現為與中國地理環境資源基本相協調的東密、中散、西稀的總體態勢。從微觀看,城市內部空間,中心城區、近郊區以及遠郊縣的城鎮空間結構層次日益顯現。

  與此同時,中國城鎮化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當前,土地的城鎮化已明顯快於人口的城鎮化。現階段的城市發展多採用低密度、分散化“面狀擴張”的方式,城市規模和占用土地面積迅速擴大。據統計,2000年至2010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張了60%多,遠高於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而同期人均建設用地133平方米,超過國家規定限額的30%。行政等級高的城市,其建設用地擴張更快,2000年至2010年,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的建成區面積增長95.8%,而同期縣級以下城鎮建成區面積僅增長50.9%。一些省會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才百分之十幾,但他們拿到的用地指標達到了全省的3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50%。

  二是“半城市化問題”突出。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非農化、城鎮化與市民化本應是“三位一體”的整體,而中國這三者又嚴重脫節,形成了獨特的“半城市化”現象。所謂“半城市化”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不完整狀態。中國城鎮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測算出來的,而城市人口定義為“城鎮戶籍人口+暫住人口”,暫住人口又是以在城鎮有固定工作、居住半年以上為標準的。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的官方統計數據為51.27%,但這其中,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35%。兩者相差的16個百分點中,蘊含的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因此,這部分人雖離開了農村,但又沒有真正融入城市,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半城市化現象”。這種半城鎮化現象固然支撐了低成本的工業化,但又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矛盾。特別是有的地方行政部門為了顯示政績,熱衷於搞行政區城鎮化,把廣大城鄉混合地域當成了城鎮化地域,人為提高城鎮化水平。

  三是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農民工是中國城鎮化的生力軍與先鋒隊,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特殊概念。龐大的農民工階層為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在居住、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視與排斥,難以完全融入城市社會,完成自身的市民化進程。在第一代農民工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現在又冒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這些新生代農民工人數已超億,占農民工總數的61.7%,占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半。農民工雖然進入了城市,但沒有真正融入城市;離開了農村,但仍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四是城鎮化結構不合理。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缺乏中間環節”。中國不乏500萬人口,乃至上千萬人口的超大規模城市,這些城市已經面臨較為嚴重的“城市病”問題。而眾多的建制鎮和集鎮規模太小,中間規模的城鎮數量缺乏,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缺乏必要的過渡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