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楚瑜復出一為神功二為子弟三為自己

http://www.CRNTT.com   2013-02-23 08:33:08  


 
  看來,宋楚瑜仍是放不下在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及此後親民黨組黨過程中,那麼多人為了跟隨他,不怕違反國民黨黨紀,或是不惜放棄現成的穩固職位及優渥待遇,而確實是也曾輝煌一時,但現在卻是煙消雲散,不少人甚至處於失業狀態,宋楚瑜對他們有所虧欠,也必須為他們尋求出路。當然,在目前馬英九的政績確實欠佳之下,使得不少民眾不禁緬懷起當年蔣經國領導台灣經濟起飛的情景,並因此而將宋楚瑜、馬英九兩位“蔣經國學校的好學生”進行比更加懷念宋楚瑜當年下鄉“走透透”的親民勤政好作風,因而希望宋楚瑜能夠重新出山,並開始理解宋楚瑜瞧不起馬英九的理由,及“我的能力比他強,為何是他不是我”的不忿心態。何況,有部份選民是屬於“投民進黨不放心,投國民黨不甘心”,卻又不願投票給意識形態過於僵硬的新黨,如果無人承接這些選票,反正也是白白浪費,而親民黨派出的候選人,正好就可接承這些選票。因此,籍著“七合一”選舉的逐漸接近,宋楚瑜的重出江湖,已是具有頗強的正當性及必要性,而且也正是時候了。

  因此可以說,宋楚瑜的重新出山,是一為神公,二為子弟、三為自己。這個“神功”當然是親民黨,這也是宋楚瑜必須復出的最大理由,就是親民黨不能散夥。作為也是孫中心先生忠實信徒的宋楚瑜,是不會忘記《總理紀念歌》中的著名詞句:“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的。親民黨是宋楚瑜聚攏支持者的平台話利器。然而,按照西方民主政治原理,政黨是以執政為目標的政治組織,在代議制民主政體里,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選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針對國家和社會議題有各自的主張,定立政綱展示願景。準此,親民黨倘若不參加“七合一”選舉及其他各種公職選舉,還有什麼存在意義?何況,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的《政黨法》草案,是設有“退場機制”的,建議規定連續四年未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縣(市)級以上公職人員選舉者,視為解散;解散的政黨應即清算,其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歸交國庫。在《政黨法》通過生效後,親民倘是不出來參加公職選舉,就必須退場解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