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能夠承受等待改革的成本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3-04 10:19:48  


  中評社北京3月4日訊/“中國面臨諸多關鍵的改革,民主、法治和憲政,都是中國應該推進的改革,是中國人應該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確需要時間來等待條件成熟,但我們也要自問:中國能否承擔得起改革推遲帶來的負擔呢?”財經網日前登載賀軍的文章《中國能夠承受等待改革的成本嗎?》: 

  十八大之後,新一屆黨和政府是否大力推動改革,成為各界關注的問題。從十八大文件來看,強調了繼續推動改革。從中央領導的講話來看,也強調將繼續推動改革和開放,改革甚至被視為中國未來發展潛力的來源--"改革紅利"。

  然而,改革究竟是停留在中央文件和領導人的口頭上,還是作為執政的行動真正開始推行?目前我們還無從知曉。國內很多知識分子之所以高度關注問題,實際上也是在擔心未來中國面臨的許多重要改革難以推動,中國的發展會陷入一個僵局之中。

  觀察公共輿論可以發現,對於中國的改革,國內經濟學家現在普遍存在急迫而失望的情緒,德高望重的吳敬璉先生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八十多歲的吳敬璉先生近期不斷談中國需要政治改革,談改革需要超脫的中央進行頂層設計,談中國不要學"威權主義+強勢政府"的新加坡,談普世價值……反映出中國的知識界、經濟學家對改革的擔憂。眾多問題雲集在一起,大家發現如果不搞這三條--建立法治、推進民主和實現憲政,今後的中國很可能什麼事情也辦不成,最終只會越來越糟。

  不過,在安邦的智庫學者看來,情緒歸情緒,如果要將之付諸行動,恐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估計,從目前到中國推動深層改革的條件成熟,他個人估計起碼也要5-10年以後再說了。然而,中國的問題在於這個時間,壓力也在於這個時間。因為條件不成熟而推遲改革,那是中國內部的事,或者說是政府的事。但形勢也許不等人。眾多經濟學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形勢的演變,尤其是對競爭的演變是心中有數的。陳功擔心的是,到了改革條件具備的時候,中國的政治環境倒是成熟了,但到時改革所付出社會成本可能就會大增,人人付出的代價都很大。陳功認為,中國的壓力就在於此,不宜冒進,但又時不我待,這是中國的真實情況,也是讓人無奈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