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張亞中:《中國評論》為兩岸關係掛燈搭橋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00:42:55  


 
  我還記著2011年3月的一個上午,我與拍攝團隊親自去香港中評社的辦公室訪問偉峰兄,他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訪問中,真情地表達出他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他的期待也是中評社的期待,他的觀點也正是我們拍攝紀錄片想要表達的訴求。

  當時偉峰兄是這麼說的:“2008年胡錦濤主席重點提出一個概念。就是兩岸是個命運共同體,也是一個共同家園。這個共同體跟共同家園必須是兩岸共同來開創,成果由兩岸人民來共享。胡主席講得很清楚,國家形式是不排除有新的創造的這個可能,同時兩岸的制度是可以融合的,兩岸人民來一起開創啊!統一是過程,那什麼才是終極的目標?兩岸共同締造的不是一個國號,…我覺得共同締造的精神是超越統一,達到整個民族復興的中華民族復興,用30年、50年、100年這樣的過程,達到這麼樣的一個結果,已經不是兩岸雙贏,是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雙贏、大贏”。這一段談話,充分地反映了中評社的歷史期許,他們不是用狹隘的觀點看統獨問題,而是站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上來看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這不就是兩岸應該有的認識,應該有的選擇嗎?

  在兩岸應該共同締造未來,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一點核心認識上,我與偉峰兄、兩岸統合學會與中評社的立場是一致的。我常常與兩岸統合學會的朋友提及,在推動兩岸統合的路上,能夠有中評社這樣的知己,是多麼難得與幸運的事。

  事實的確如此,中評社對於我們的支持從不匱乏,不只是刊登兩岸統合學會學者的文章、報道學會在各地的有關活動、各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的成立、《百年中國:迷悟之間》在台灣各地的放映情形,郭偉峰社長與祥喜兄還親自出席兩岸統合學會所舉辦的各項重要兩岸會談,包括2010年4月在日本的“本栖會談”,2011年1月在澳大利亞雪梨(悉尼)的“南天會談”,以及2012年12月的“台北會談”。於公來說,中評社既是參與者,又是報道者,更重要的,是見證者,見證者兩岸的知識菁英,如何在兩岸發展的道路上探索。於私來說,有情有意,這份情意就是“挺”,是所有實際工作者所企盼以求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