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一國兩制遇到嬰兒奶粉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10:57:16  


 
  第二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各成員不得就出口任何產品制定或維持任何禁制或限制。雖然同時規定了十分重要的食品或其他產品出現嚴重短缺時作為例外情形,但此次情形遠不能稱為“嚴重短缺”。立法過程的咨詢意見顯示,各大供應商零售商均聲稱奶粉總量並未短缺,緊張的只有兩三種品牌,而且也基本上是流通環節引起的購買困難。事實上這一總量狀況也為港府所承認。

  第三是背離CEPA精神。CEPA第一條規定的目標是“一、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二、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三、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第四是該立法旨在保護本港居民利益,但由於過於寬泛而對有關人員和行業造成區別性對待。除自用需求的內地遊客外,尚有大量在內地或他國生活的港人,包括超過10萬名居於內地的本港出生嬰幼兒。同時由於緊俏的只有兩三種品牌,該立法也不必要地累及並不緊張的眾多品牌。

  批評此次立法並不意味著否認本地居民訴求,問題在於立法本身是否適當和符合比例原則,是否能立足長遠制度性影響,而非動輒屈從於部分民眾一時意見。立法咨詢過程中總共收到50份意見書,其中個人35份中約一半支持,機構15份絕大多數反對,並非港府聲稱的“普遍支持”。港九藥房總商會的咨詢意見認為,充其量只是部分父母心儀的奶粉出現短期缺貨,加上媒體渲染引起父母的恐慌。

  當然更不意味著削弱內地責任。但也應看到,香港奶粉問題是大背景下眾多問題的一環。一方面香港經濟轉型越來越依賴內地,認同焦慮和資源衝突同時加劇;另一方面,內地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兩地之間發展不平衡也勢必長期存在。這一“命運共同體”的問題無疑需要兩地民眾和政府展現更多智慧和善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