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粵港合作面臨的五大問題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9:40:12  


 
三、利用香港優勢提升粵港產業鏈價值 

  近幾年來,處於產業鏈低端的粵港合作受技術的制約已經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粵港合作的經濟個體普遍規模較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實現向產業鏈高端升級;企業集群間缺乏內部協調導致大量低層次的重複性建設,難以適應調結構轉方式和整體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新的合作環境下,粵港必須發展高科技,以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參與競爭,才能在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以香港為中心,構建粵港複合型國際城市群,建設港深穗高新技術走廊和產業生態圈,把粵港城市群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信息中心、國際商檢認證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創意文化中心、國際經濟法律服務中心、國際高科技製造中心、國際專利註冊中心和國際旅遊娛樂中心,通過廣東城市群與國際大都市香港的功能疊加,形成一個以國際化城市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是粵港合作的創新方式和突破口。 

四、粵港應避免惡性競爭 

  隨著廣東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國際化水平提高,粵港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漸縮小,粵港經濟合作呈現出合作與競爭共存發展的態勢。例如,廣東省近年來對各大港口的大力投資使得粵港之間的貿易與物流業務開始形成競爭;在香港最有優勢的機場空運方面體現為香港和深圳、廣州機場的競爭,其中廣州的轉場量已超過香港;服務業也有類似情形。 

  面對粵港合作呈現合作與競爭共存發展的態勢,《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為粵港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向。粵港應嚴格按照框架協議精神,進行合理分工,避免各行其是、重複建設、惡性競爭。從長遠來看,隨著粵港之間經濟差距的不斷縮小,雙方的經濟互補成分將會降低,傳統的合作方式將被打破,粵港應該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擴大經濟合作與競爭共存的發展格局。 

五、粵港合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粵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顯示了粵港兩地政府過往特別是在CEPA簽署後對加強雙方合作與交流的重視。但粵港的聯席會議制度的關注點僅局限在規劃洽談近期粵港面臨的具體問題,沒有上升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決策的層面。這導致目前以粵港澳合作為主體的大珠三角合作缺乏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整體合作框架尚不明確,阻礙了粵港經濟深度合作的步伐。 

  作為粵港官方協調機制,不能依靠每年1次的粵港聯席會議就能解決問題,應當變一年一度的粵港高層聯席會議為常設機制,擴大原有的作用和在粵港地區的影響程度,以與時俱進的理念,站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為粵港地區長遠經濟發展制定戰略發展規劃,提供建議和服務支持,並督促執行落實。 
 
  作者高敬德系全國政協委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