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禪學何以能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4-06 11:39:45  


 
  領悟禪宗更深入一步地就要懷疑。想要開悟,沒有懷疑是不可能的。正如同學習,知識取於懷疑。佛教講信,要相信經典上的每一句話,然而禪宗還強調要先起疑心,“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就不悟”。小的懷疑就獲得一點小開悟,大的懷疑就得到大的開悟,不懷疑就一輩子開悟不了。因此禪師常常用“桶子底脫”來描繪開悟的經驗,腦袋裡面裝滿了知識,必須全部清空才能開悟。禪不是要求學很多外在的知識,而是把所學的東西通通忘掉。開悟就如老子所講“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統統放下才是悟。
 
守住本心才是明心見性
 
  達摩曾說,如果修行卻不見性,念佛誦經有什麼用呢?不見本心,任何外在的東西都得不到好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可以得聰明,持戒得升天,布施得福報,然而通過這些方式去找佛,“覓佛終不得也”!做不到明心見性,天天念佛都沒有用,修行再苦,見不到本心也只是空過一生。
 
  如何“觀心”?五祖弘忍大師在《最上乘論》中講道,“觀心”的“心”就是“一”,要把自己的信念、意志守在這個“一”上面,“一”就是“道”,就是我們的本心。“守一不移”,守住了“一”就不要動,這就是禪門“觀心”的方法,正所謂“萬法歸一”。
 
  因此,不論做什麼事情,就看在當下能不能守住心。達摩的觀念將蓋廟、出家都歸為“外道”,引起了佛教界激烈的反對。曾經有一個弟子問慧能,梁武帝大興寺廟,達摩祖師為何說他一點功德都沒有?慧能回答說:“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在觀心、禪修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考驗,佛教中強調“八風吹不動”。“八風”即指利(利益)、衰(衰敗)、毀(毀謗)、稱(稱讚)、譽(功德)、譏(譏諷),苦、樂。只有到達“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才算是真正懂得禪。蘇軾曾寫了一首詩,讓書童送到江對岸給禪師佛印,詩曰:“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表明自己修行的境界很高,已不執著於世界或名利。佛印禪師寫了“放屁”二字,便讓書童拿回去。蘇軾氣得立即坐船過江欲與佛印禪師一辯雌雄,而佛印早就為他準備了一副對聯―――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一看,深感自愧不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