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中公共外交:“財團”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1:39:53  


 
  如2011年韓國一家通訊社報道稱:“來到韓國的《人民日報》記者說‘韓國是一個沒有什麼力量的國家,還想把《阿里郎》注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大國中國去做,才能實現世界化’。”該報道被各大門戶網站轉載後,出現大量批評與攻擊言論。

  後來查明,一家名為 “韓民族阿里郎聯合會”的組織對韓國媒體稱“一個說漢語的人說了這番話,並自稱是《人民日報》記者”。當時《人民日報》只有一名記者在韓國,這名叫做莽九晨的記者感到非常鬱悶,於是向韓國言論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相關的通訊社和門戶網站隨後登載了更正報道。

  “兩國自1992年建交以來,交流頻繁,建立起了建設性關係。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都不斷擴大交流。在網絡和社交網絡(SNS)等新媒體的影響下,交流的寬度和速度都在持續增加。我認為媒體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為媒體報道會影響國家形象。甚至有時候媒體的有誤報道會對兩國關係產生負面影響。最近,中國一家媒體報道‘韓國人發明了漢字,並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當然,該報道毫無根據,傷害了兩國人民感情。對兩國關係中存在誤解和問題,希望兩國媒體人真誠相待,共同作出關心好努力,在兩國關係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韓國媒體仲裁委員會委員長權誠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韓國的外國留學生大概有10萬人,其中六七萬是中國留學生。據我們了解,其中有一部分也參與了網上的反韓行為。”金泰煥透露,他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和留學生剛到韓國後出現了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難有關,韓國方面正在積極地檢討這個問題,包括建立一個叫做“韓國朋友”(K Friend)的機構,看能否改善剛到韓國的中國留學生對韓國的印象。

  原題:減少兩國民間誤讀,希望學習日本企業公共外交 韓中公共外交:“財團”的角色

  來源:2013-05-16 03:08:36 時代周報 233期  

  周報記者 張子宇 發自韓國首爾 (實習生 羅曉彤 亦有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